快訊

    中國科學家復原北周武帝面貌 揭密古代鮮卑人長相

    2024-03-29 12:33 / 作者 國際中心
    中國科學團隊最近透過顱骨掃描技術復原1400年前的北周武帝長相(左),與歷史所描繪的圖像(右)有極大差別。翻攝上觀
    根據歷史記載,西元6世紀南北朝時期的北周為古代鮮卑王朝。在歷史描畫中,北周武帝的長相接近西域胡人、高鼻深目。但中國科學家最近透過顱骨掃描技術,復原北周武帝的長相,與歷史描述不太相符,而北周武帝的死因也進一步獲得證實。

    綜合中國媒體報導,陝西省於1993年在咸陽發現一座北周時期的高等級墓葬,研究證實主人就是北周第三位皇帝、距今1400年的武帝宇文邕及其武德皇后阿史那氏。考古人員陸續發現了北周武帝的顱骨和肢骨等,科研團隊則是在2022年獲得骨骼樣本展開DNA研究。

    復旦大學、廈門大學和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的聯合科研團隊週四(3/28)發布,透過顱骨掃描技術所復原的北周武帝宇文邕的面貌結果。透過分析控制頭髮、皮膚和瞳孔色素相關的基因位點後,推測出北周武帝是黑色頭髮、黃色皮膚和棕色眼睛,符合典型的東北亞、東亞人長相。

    中國科學團隊最近透過顱骨掃描技術復原1400年前的北周武帝長相。翻攝上觀


    北周為鮮卑王朝,而史料常將鮮卑人描繪為「鬚髮茂盛、髮色偏黃、高鼻深目等西域湖人特徵」。但也有史料紀載,鮮卑人和東北亞人群的長相沒有差別。透過北周武帝的長相復原,研究團隊認為「第二種觀點與我們推測出的北周武帝面貌特徵一致」。

    此外,鮮卑人族群的起源之說也是歷史學和人類學領域的重要課題。通過遺傳學分析,該科學團隊發現,北周武帝與古代契丹人、黑水靺鞨人以及現代達斡爾人、蒙古人存在相近遺傳關係,並估計北周武帝血統有6成源於古代黑龍江流域的東北亞人群,3成源於古代黃河流域的農業人群。研究人員說:「北周武帝家族譜系表明他的祖母王氏可能是北方漢人,所以,北周武帝約三分之一的古代黃河流域血統極可能是鮮卑與漢族長期通婚的結果。」

    根據歷史,北周武帝於西元578年親征突厥途中突發惡疾,享年36歲、英年早逝。研究團隊透過分析北周武帝的遺體發現,他體內砷(As)、硼(B)、銻(Sb)的含量超標。

    報導指出,魏晉南北朝時期,上層貴族流行服用由多種礦物高溫燒製提煉而成的丹藥,能讓人瞬間變得「神清氣爽、容光煥發」,但長期服用這種晶體形式的無機化合物,可能導致慢性中毒。

    研究人員指出,北周武帝的DNA樣本與隋唐時期貴族郭嗣本體內的異常元素構成更為接近。根據文獻記載,郭嗣本有長期服食丹藥的生活習慣,甚至接受過皇帝的御賜丹藥。二者在分析中聚類在一起,說明北周武帝經歷了與郭嗣本相似的元素積累,其遺骨中砷顯著偏高,可能是由於他服食了以雄黃、礬石為主要成分的丹藥。

    史料記載,公元575年至578年,北周武帝宇文邕生病時「癘氣內蒸,身瘡外發(體內病症積累,在皮膚表面爆發)」、「身生癩瘡,惡疾而死」,反映出其病痛以皮膚病為主。在研究團隊看來,這符合慢性砷中毒的病理表現。

    國際中心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