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全球百大駕駛城市調查:駕駛們的「天堂」和「地獄」在哪裡?

    2020-08-19 14:28 / 作者 洪采姍

    你經歷過上下班時段擁擠的通勤大浪嗎?或每到旅遊旺季,塞在觀光勝地動彈不得的恐怖車潮嗎?Mister Auto發表的「2019駕駛城市指數」,告訴你那個城市是駕駛人的天堂?哪裡又是開車族避之唯恐不及的地獄?






    隸屬全球第四大汽車集團 PSA(寶獅雪鐵龍)的汽車零件商 Mister Auto,不久前廣泛蒐集資料、調查了全球100個城市,公布「2019駕駛城市指數」(The 2019 Driving Cities Index),結果相當耐人尋味。

    加拿大卡加利奪冠!亞洲城市多居後段班

    據統計,美國有3/4的人每天搭車通勤,每人每年平均耗費超過200個小時在車上,愛車成癡的台灣人應不遑多讓。無論開車或坐車,幾乎成為每個人無法逃避的日常光景。



    但開車上路時,面對的不只是馬路、號誌、車流,包括:安全性、所需費用、交通風險、甚至沿途的空氣品質,都可能影響到每位駕駛。

    駕駛城市指數的15項評估指標。 資料來源:THE 2019 DRIVING CITIES INDEX

    對此,2019駕駛城市指數的調查分為三大面向:基礎設施(如人均擁車數、塞車時數、道路品質)、安全(車禍死亡率及暴力事件)、成本(燃物價格、停車費、相關稅負),共涵蓋15項統計指標,打算找出最適宜開車的天堂,以及哪裡是最恐怖的塞車地獄?



    結果出爐,由1988年舉辦過冬季奧運的加拿大城市卡加利(Calgary)搶得首位,緊追在後的分別是:阿聯的杜拜、加拿大渥太華、瑞士首都伯恩、美國德州的埃爾帕索。



    檢視前10名最佳駕駛城市,加拿大就占了3個名額(另有第6名的溫哥華),可說是本次調查的最大贏家。

    全球前10名的最佳駕駛城市,加拿大就囊括三席。 資料來源:THE 2019 DRIVING CITIES INDEX

    至於評價最糟的倒數5名,則是:印度的孟買、蒙古首都烏蘭巴托、印度的加爾各答、奈及利亞的拉哥斯、巴基斯坦的喀拉蚩,全部都由亞洲城市包辦。



    對印度城市而言,這並非第一次在交通相關排行榜墊底了。在GPS龍頭Tomtom每年發表的「全球塞車指數」(The Trafic Index),2019年即由另一大城邦加洛(Bangalore)奪冠,再前一年的2018榜單,則由孟買掄元。



    雖沒調查台灣,2019駕駛城市指數仍評比了12個亞洲城市(不含5個大洋洲城市)。觀察鄰近國家表現,除高居第二的杜拜,以位居23的新加坡表現最佳,然後是日本的大阪(29名)、南韓首爾(53名)、東京(55名)。

    無關先進與否,「交通」皆是城市大挑戰

    事實上,許多已開發國家的知名城市,表現也差強人意。



    從榜尾往回看,美東大城紐約落於第87名、美西首善之區洛杉磯也只有78名,其餘如英國倫敦(第77名)、法國巴黎(第72名),都好不到哪去,可見交通是大家共同面臨的難題。



    如同Mister Auto董事總經理SébastienRohart所說:「儘管城市不斷強化基礎設施和交通法規,但要實現既安全、又負擔得起的駕駛體驗,仍有不少亟待克服的挑戰!」



    看完城市總排名,檢視每個單項指標,也有許多有趣發現。如開車族最在意的「塞車時間」,由瑞典的馬爾默(Malmö)和美國的埃爾帕索(El Paso)並列最佳,表現最差的城市,同樣是全榜墊底的孟買。



    另外,很多駕駛在意的成本支出,在「停車費」這項,最貴的竟是澳洲雪梨(兩小時要價近40美金)。至於「汽油價格」,最貴的則是挪威的奧斯陸(每公升1.9美金),對「道路稅」課最重的城市,則是荷蘭鹿特丹。



    檢視安全性,以每10萬人死於交通事故的數量來看,非洲大城拉哥斯(26.2人)名列第一,居次的危險駕駛城市,竟然是美國旅遊勝地之一的的奧蘭多(23.4人)。而最安全的城市,則是英國的曼徹斯特(0.8人)和瑞典的斯德哥爾摩(0.9人)。



    至於相關衍生的暴力事件,以外蒙古的烏蘭巴托和俄羅斯的莫斯克最嚴重,可能當地駕駛們的火氣都很大。在這個項目表現最平和的,則是大阪、東京、新加坡等亞洲城市。



    「空氣品質」表現最好的城市,則是澳洲的布里斯本(Brisbane),倒數的前10名,除了最差的拉哥斯,其餘又被亞洲城市囊括8席,如長年苦於霧霾的北京,即位居倒數第3。

    無論先進或落後,交通都是每個城市面臨的挑戰。

    最後,近來在台因選舉蔚為話題的「道路品質」,前4名皆由瑞士城市包辦(伯恩、巴塞爾、蘇黎世、日內瓦),第5名才是新加坡,素以馬路平整聞名的日本,也有大阪(第9名)和東京(第10名)入榜。



    相關單位往後若想出外考察,應到上述城市取經,看看人家如何消滅馬路上的「天坑」。

    作者: 高宜凡、陳子瑜 攝影:陳之俊、蘇義傑



    文章出處:城市學,本文獲授權刊登,未經同意請勿任意轉載



    洪采姍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