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26日無法如期支付1億美元(約29.6億元台幣)債券利息,是俄國自1918年來首度外債違約,路透社消息人士稱,台灣有債權人也未收到款項。俄羅斯不是沒錢付、也非故意倒債,問題在於俄羅斯遭美元體系的國際金融系統制裁,錢無法成功轉到債權人手上。俄國財政部長西盧安諾夫(Anton Siluanov)痛斥,這不是真正的違約,根本就是一場鬧劇。
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俄羅斯有意避免違約,因為這是對國家威望的一大打擊,但是西方對俄國祭出金融制裁,例如將俄國數家銀行踢出 SWIFT國際結算系統、禁止投資者從俄羅斯收取利息等,俄羅斯發生外債違約幾乎是不可避免的事。
俄羅斯約400億美元債券,大多以美元或歐元計價,其中一半是外債,俄國先前成功支付了部分款項。總值1億美元的兩檔債券利息上月27日到期,一檔以美元計價、一檔以歐元計價;俄國已經轉出款項,將由Euroclear銀行處理交割,但是這筆錢之後就持續卡在Euroclear。
30天過去,本月26日,外國債權人仍未收到款項,俄國因此被視為外債違約。Euroclear僅表示,該銀行遵守所有的金融制裁。
路透社報導,消息人士指出,持有歐元計價債券的債權人當中也有台灣人,目前尚未收到票息。
俄國似乎也接受了外債違約發生的必然性,並於23日頒布法令,未來所有債務支付都將透過俄羅斯國家結算存管處(NSD)使用盧布支付,即使合約中寫的是美元或其他外幣。
俄新社報導,俄國財長西盧安諾夫承認,外國債權人無法收到這些款項,有兩個原因:「一是外國代理銀行、結算和存管系統被禁止處理任何與俄羅斯有關的業務。二是(國際制裁)明確禁止外國投資者接受我們的付款。」
由於俄羅斯有意願、也有能力付款,西盧安諾夫不承認這是真正的違約,因為倒債違約通常是國家經濟弱到拿不出錢、或是刻意拒絕付款,「知情人士都理解,這根本就不是違約,整個狀況看來就像是場鬧劇」。
雖然外債違約聽起來是個負面新聞,實際上這對俄羅斯不會造成任何影響。違約失信的後果是不能再向國際金融市場借貸,但俄國早已被制裁,本就無法在西方市場借款。更何況,俄國化石燃料出口據報每日可賺進10億美元(約296億元台幣),西盧安諾夫4月時就曾表示,俄國暫無其他借貸計劃。
俄羅斯上一次外債違約,是1918年布爾什維克(Bolshevik,意為「多數派」)革命期間,共產黨領導人列寧(Vladimir Lenin)拒絕償還俄羅斯帝國積欠的債務。
至於最近一次債務違約,是1998年葉爾欽(Boris Yeltsin)執政期間,因經濟結構過度仰賴能源出口、政局不穩導致資金外流,因此發生金融危機,盧布重貶。最後俄國支付了外債,但未能償還國債。
發稿:11:19
更新:16:45(新增台灣債權人受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