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避險基金「鱷王」警告:經濟大災難倒數中 散戶盡早做2件事防破產

    2021-12-16 14:21 / 作者 張家瑞

    時序進入歲末年終,全球市場仍處於不平靜的狀態,像是超級變異株Omicron的出現,讓新冠(COVID-19)疫情再瀕臨失控邊緣,以及通貨膨脹、國際間的貿易戰等,為經濟增添許多不確定性。



    市場接下來會有什麼樣的變化?有專家重話預言,一場新的「經濟大災難」(economic catastrophe)即將發生,他也提供2大理財建議,以因應接下來可能發生的危機。





    圖片
    專家認為「經濟大災難」將到來,散戶應盡早做好準備。(圖片來源/今周刊)




    根據《CNBC》報導,過去,有「鱷王」之稱的全球最大避險基金「橋水基金」(Bridgewater Associates)創辦人達里歐(Ray Dalio)就曾預見2008年的全球金融海嘯(Financial crisis),也就是當時的美國次級房貸風暴;不久前又預言,美國的經濟會因新冠疫情遭受長期衝擊。



    如今,這位現年72歲的億萬富豪再度重話警告,一場新的「經濟大災難」(economic catastrophe)將至,建議投資人要做好準備迎戰。



    達里歐在最新出爐的著作《Principles for Dealing with the Changing World Order: Why Nations Succeed and Fail》(暫譯–應對世界秩序變化的原則:國家為什麼會走向成功及失敗)中提及,美國試圖讓中國及其文化變得較「美國化」(more American),但這樣的舉動最終可能適得其反,進而造成更多衝突。



    達里歐指出,美中貿易戰的開端起源於川普(Donald Trump)在2018年執政時期,當時造成了許多美國企業利潤大幅降低、削減工資、抬升消費者物價等。據《穆迪分析》(Moody's Analytics)調查發現,美中貿易戰的第一年,就讓美國失去了約30萬個就業機會;去年,紐約聯邦準備銀行(Federal Reserve Bank of New York)數據顯示,美企的市值因貿易戰大幅縮水1.7兆美元,由此可見,美中貿易戰其實對美國的衝擊很大。



    達里歐受訪時坦言,自己的預測未必是事實,先前也曾失準過,但依據過去500年的歷史脈絡來看,這一場新的「經濟大災難」幾乎是不可避免地,為什麼?達里歐表示,就算美中衝突(U.S.-China conflict)沒有毀掉經濟,其他事情也會,這就是他為何會說,災難將要發生。



    面對接下來可能發生的經濟崩潰,達里歐給出2個建議:



    1.評估個人財務風險 Assess your financial risks



    第一件要做的正是評估個人財務風險,達里歐提醒,不能以現階段的美元價值來衡量,而是要以通膨調整過的標準去衡量,意即要預先準備好「緊急預備金」,而非手持100%的現金。舉例來說,存款帳戶裡頭的現金與其它投資項目所累積的價值相比,兩者增值的速度可能會很不一樣,若只靠存款容易被通膨侵蝕



    但是,這並不表示要把所有的錢全拿來投資,而捨棄儲蓄帳戶,達里歐指出,緊急預備金需要放置在安全且多元化的投資組合中。



    2.儲蓄及多樣化投資組合 Save and diversify your portfolio



    第二件要做的是評估自己目前的投資策略;要想清楚如果現在丟了工作,沒有薪資收入,依照目前現有的資產能撐多久?並確保錢沒有全放置在同一個地方,意即別把雞蛋放在同個籃子裡。



    由於通膨日益嚴重,至今已達30年來新高,達里歐直言,「現金不是安全的投資」,扣除必須持有的現金後,將其餘的資金用來投資保值,並盡可能地讓投資組合多元化,像是可以加入一些可抗通膨的債券、黃金等實質資產,亦或是加密貨幣等數位資產。



    事實上,達里歐在5月時就曾透露,自己也持有「少量的」比特幣(bitcoin)來避險。但他提醒,即使喜歡比特幣或黃金等標的,也不要把資金全單押在上面。



    然而,即使達里歐的預言失準,全世界也無法避免來勢洶洶的通貨膨脹,美國前財政部長薩默斯(Lawrence Summers)日前就警告,當前的通膨已根深蒂固,聯準會(Fed)很難在不引發經濟衰退的情況下抑制物價上漲,比起實現軟著陸,未來出現經濟衰退的可能性最高達40%,這是更真實的經濟大災難。



    文章出處:今周刊



    (本文經授權刊登,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張家瑞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