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經濟研究院今(3/3)公佈2月台灣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終結連續7個月緊縮、轉為擴張,指數回升11個百分點,至51.4%,院長葉俊顯表示,今年春節落在1月中旬,2月的營業日多,新增訂單與生產指數分別躍升,推升PMI指數轉為擴張,但不少業者回報第三季到第四季是好轉的「Good timing」。
展望未來六個月,六大產業中,有四大產業回報呈現緊縮,按照速度排序為交通工具產業(34.8%)、電子暨光學產業(41.3%)、電力暨機械設備產業(42.5%)與食品暨紡織產業(46.6%)。基礎原物料產業(50.0%)則是持平,唯一回報擴張的是化學暨生技醫療產業(55.4%)。
中經院長葉俊顯說明,本月PMI數值大幅回升,部分原因是1月春節工作天數少的低基期效應,且今年2月是PMI指數創編以來,工作天數較往年的2月增加1/3,可以說是春節過後,產業補年後庫存與生產狀況,經過季節調整,僅能顯示產數量較往年增加,不能直接解讀為剔除工作日效果後,製造業與非製造業收到爆量訂單。
葉俊顯也轉述業者回報的情況,考量年節效果與工作天數,相對1月仍有不少業者回報2月數量與稼動率較為攀升,「這一波的落底主要導因金融市場與製造業對原物料價格與需求攀升的預期」。
從2月PMI五項組成指標中,新增訂單與生產指數轉分別上升16.7和30.3個百分點,分別來到51.1%、62.4%,但人力僱用緊縮,供應商交貨時間下降,存貨轉為持平,推升指數由連續7個月緊縮轉為擴張。
製造業對未來6個月展望指數已連續10個月緊縮,持續續揚5.8個百分點,來到44.7%,為去年5月以來最慢緊縮速度。葉俊顯說,製造業對於第二季採取觀望態度,但認為第三季到第四季是好轉的「Good timing」,只是接近終端需求的業者去庫存化時間較長,好轉的情況恐怕要等到第四季或明年第一季。
另外,非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NMI)則是連續4個月呈現擴張,但指數微升0.1個百分點,為50.2%。在四項組成指標中,商業活動轉為擴張,新增訂單緊縮,人力僱用轉為緊縮,供應商交貨時間上升。
值得注意的是,採購價格(營業成本)指數已連續27個月,維持在60.0%以上的上升速度,指數為63.4%;而服務收費價格指數也連續33個月呈現上升,但2月指數回跌3.8個百分點,為2020年12月以來最慢上升速度。
展望未來6個月,在8大產業中,有6大產業回報呈現緊縮,依緊縮速度排序為批發業(40.4%)、金融保險業(42.9%)、資訊暨通訊傳播業(43.8%)、營造暨不動產業(44.6%)、運輸倉儲業(46.0%)與教育暨專業科學業(47.1%);成現擴張的有住宿餐飲業(59.1%)、零售業(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