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台灣對外投資大洗牌 上半年對東協投資占比超越對中國投資

    2023-08-29 10:20 / 作者 吳馥馨
    經濟部統計指出,今年上半年我對東協投資比重已上升至18.1%,超過對中國大陸的17.6%。圖為新加坡魚尾獅公園,彭博新聞
    經濟部統計處今(29)日指出,儘管東協及中國大陸依然吸引全球外商直接投資(FDI),但在美中貿易戰下,台商已配合客戶要求,將中國大陸產能移轉至東協,其中又以電腦電子及光學製品業尤為明顯,以致今年上半年我對東協投資比重已上升至18.1%,超過對中國大陸的17.6%。

    經濟部統計處今日公布當前經濟狀況,並就「近年全球外商直接投資變動」進行分析。報告指出,美中貿易戰後,東協成為台商調整投資海外布局的首選。美中貿易戰前後五年我對東協投資增加40.9%,占比上升7.6個百分點;對美國投資增加277.1%,占比提升7.5個百分點,對印度投資也大幅成長了三倍餘。

    這也扭轉了台灣對外投資長期獨押中國大陸的現象。一直以來,對陸投資高居我國對外投資首位,2011年的占比一度高達83.8%的歷史高峰。但近年隨著大陸生產成長上揚,加上美中對峙升高,2018-2022年對中國大陸投資相較於2013-2017年減少40.3%,占比下滑16.4個百分點。

    2019年後,我國對陸投資規模明顯縮小。經濟部提供


    美中貿易戰促使全球FDI流向東協、印度

    報告指出,美中對峙與新冠疫情肆虐,都干擾全球外商直接投資意願,繼2018年的全球外商直接投資寫下金融海嘯後最低紀錄後,2020年直接滑落到不及1兆美元,只剩9,620億美元。

    美中貿易戰則讓FDI對美投資減少最多,觀察美中貿易戰前後外商投資變化,以對美國減少最多,占全球比重下降1.5個百分點;反觀東協上升5.3個百分點、中國大陸上升4.1個百分點、印度上升1.5個百分點,表現相對亮眼。

    其中,中國大陸憑藉著龐大內需市場,雖遭逢美中貿易爭端及供應鏈移轉困,但2021年的FDI依舊突破1,800億美元,2022年續增至1,891億美元。這些FDI大多經過香港再對大陸投資,並以製造業居首。

    東協也是具有龐大人口紅利,加上鄰近中國大陸方便進口原料和零組件,2010年起,幾乎每年FDI都在千億美元以上,受惠全球供應鏈移轉加速,2021、2022年投資額分別達到2,136億美元及2,223億美元,連兩年創歷史新高,近年又以日本、美國對東協投資最積極。

    印度近年FDI以新加坡最多,美國、模里西斯分居二、三位,而外商投資行業以製造業居冠,電腦資訊服務業次之,行業分布相對於中國大陸與東協較為多元而分散。

    台商撤出中國 朝東協、印度、美國移動

    2018年美中貿易戰開打,我國對中國大陸投資一路走低中;過去因為供應鏈兩岸分工,我對陸投資集中在製造業項下的資訊電子產業,但美中貿易戰對中國大陸的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業衝擊最為顯著,2013-2017年,我國對陸投資製造業金額占比,該貨品占比高達21.3%,2018-2022年占比只剩下14%,滑落了7.3個百分點。

    經濟部表示,之所以會對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業衝擊最大,是業者為了避免被課徵高額關稅而出現生產線轉移或轉單潮。

    我國對東協投資占比上升、對陸投資下降。經濟部提供


    上半年東協躍居我對外投資首位

    統計顯示,近年我國對東協投資大致維持在25億美元左右,2021年,受益於我國增加對新加坡的批發零售、金融保險業投資,對東協投資規模成長逾一倍,達到56億美元。2022年雖然滑落到47億美元,仍為歷史第三高,

    今年上半年對東協投資金額為20億美元,超越中國大陸,躍居我國對外投資地區的首位。而且有別於對中國大陸與印度高度集中於製造業,台灣對東協投資心由傳統產業為主轉向資訊電子產業。

    我國對東協投資顯著成長,今年上半年躍居首位。經濟部提供


    今年對印度投資有望挑戰五年新高

    2018年我國與印度簽署雙邊投資協議,推升我國對投資金額達到3.6億美元的歷史高峰;2020至2022年我國對印度年投資均超過1億美元,今年上半年我國對印度的投資金額已逾1.3億美元,預期全年應有機會挑戰近五年以來新高。

    相對於大陸及東協,台灣對印度的投資面向也較多元,其中化學材料業、電子零組件業、其他製造業為前三大,占比介於22%~25%之間。
    吳馥馨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