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電雨水回收管線及控制系統。吳馥馨攝
台電公司總給外界「節電先鋒」的社會印象,在節能減碳的全球大趨勢下,節電宣傳不遺餘力;未料,節電公司也是「節水標竿」企業,顛覆外界想像。
經過漫長的冬季枯水期,如若春雨不來、梅雨不來,台灣就無水可用了。「節水」這個概念,雖然掛在嘴邊,但真正辦到的、尤其大企業,更是不容易。
為推動節水意識,經濟部在3月22日的世界水資源日舉辦「2023節水績優獎表揚典禮」,結果節水特優獎得主,居然是台灣電力公司總管理處。換算一年節水量大約有1.6座奧運游泳池,到底怎麼辦到的?
完工於1982年的台電大樓總管理處,位在台北公館、台大商圈,是台電總部與全台電力心臟所在,現在看來平平無奇的一座辦公大樓,但41年前剛落成時,曾是全國第一棟樓高超過100公尺的最高建築物。
台電大樓。台電提供
但一座屋齡超過40年的老建築,當年的設計的節水、節電規畫,一定不如最新興建的大樓,如何奪得節水特優獎呢?
台電表示,台電總管理處的台電大樓,是靠著「智慧化水資源貯留再利用系統」,利用回收雨水、餐廳洗菜水及空調水,以全自動化方式供應花圃澆灌及沖廁使用,五年累積節水達2萬噸,等同八座奧運游泳池水量,今獲經濟部水利署2023節水績優獎機關組節水冠軍肯定。
走過41個年頭,這棟老建築持續透過更新空調系統、打造綠色機房及水資源再利用系統,一年仍可節水近4千噸、節電近200萬度,因而曾獲美國綠建築認證LEED白金級最高榮譽。
台電指出,台電近年持續收集利用大樓雨水、空調系統冷凝水,並於去年增加廚房蔬菜清洗水回收,設計打造「智慧化水資源貯留再利用系統」,以全自動化方式將回收水供應大樓花圃澆灌及沖廁使用。
台電雨水過濾器。吳馥馨攝
台電副總徐造華表示,過去,台電總是在倡導節能,而廣義的節能,不僅只節電,水也是一種資源,也該推動節水,若能從公司總管理處推動,就有示範效果。
因此,台電大樓自2014年起,就開始推動雨水回收計劃;由於雨水回收後,需要流到低處集中處置,因此台電大樓特別空出一個停車位的空間,建置回收管道及處理槽。
徐造華表示,雨水回收後,放在儲水槽內,最初只用來澆灌,但台電大樓也沒有那麼多樹、花可澆,因此就把腦筋動到了用水量最多的「沖厠」。
而若用在沖測,難免會和人體有接觸,為化解使用者疑慮,台電大樓的回收水,都須經過「初步過濾、靜置沉澱、細部過濾、除臭、消毒」共五個程序,最終和自來水的水質相近。「如果我們沒有特別提,沒有人發現這是回收水。」徐造華說。
發展迄今,台電大樓把回收水的範疇再進一步擴增到員工餐廳洗菜水、空調冷凝水,與雨水一起,成為三大回收水來源。
徐造華表示,他特別問了同仁,處理這些回收水的耗材,一年約花費1萬多元,對照年省水量4,000餘噸,若以每度水10元計,相當於節省水費4萬元。他說,不管是1萬元成本,或是省下水費4萬元,都是極小的數字,但在水資源珍貴的角度出發,成果不能僅以金錢衡量。
「智慧化水資源貯留再利用系統」運用每日沖廁用水消耗量、雨水貯留容量及降雨量等大數據管理供水,以最大效率善用水資源,系統更可自動過濾、排汙及補水,即使遇乾旱季節雨水不足,也可自動補給自來水,確保供水無虞。
據台電統計,自2018年迄今累計節水2萬噸,等同八座奧運游泳池水量(1座約2500噸),用於回收水再利用,相當於供應6公升省水馬桶沖廁超過330萬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