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碩董事長童子賢認為,AI、半導體的快速進步,可以讓3、5年前的無人機,和未來3、5年後的智慧機器人,有實踐的可能。戴嘉芬攝
輝達執行長黃仁勳在CES宣布推出Cosmos平台,致力推動自駕車和機器人 AI 系統發展,並於演說中點名多檔台廠供應鏈,和碩也在其中。和碩董事長童子賢今日(1/8)表示,機器人背後的 AI 運算需求比無人機更高,這代表「科技產業未來幾年會很熱鬧,這是好事!」有了AI、半導體晶片的快速進步,可以讓3、5年前的無人機,和未來3、5年後的智慧機器人,有實踐的可能。
和碩共同執行長鄭光志上周在集團尾牙受訪時指出,和碩內部已成立專門的機器人團隊進行研究,包含人形機器人、工業用的類人形機器人等,都是未來著重的領域。
童子賢今日以玉山科技協會理事長身分出席「如何建構適合台灣的AI管制與法律環境」論壇,會前受訪表示,台灣產業是全球科技產業的好夥伴,像是矽谷或美國傑出研究機構的很多創新構想,若沒有台灣這樣的夥伴,就沒有辦法真正兌現,無法實踐成為產品,機器人也不例外。
他進一步闡釋,在少子化、高齡、人力不足的年代,若有智慧型機器人可以分擔很多體力勞務,甚至是危險辛苦的負重工作,那該有多好!「其實類似的研究已進行很多年」,早在20多年前,Sony 就推出「AIBO」機器狗,牠的眼睛、四肢都會動,會跟人類簡單互動。「但如今的機器人已不可同日而語,產品成熟度相當高!」
童子賢認為,對產業界而言,這是繼電動車、5G通訊、AI、精密半導體之後的商機,已有部分先行者陸續投入智慧機器人領域,希望很快能發展為成熟應用,這不但是現今趨勢,也代表台灣一定會參與其中。
他表示,無人機技術是很多科學知識的累積成果,它上面具備的感測器、無線通訊、馬達以及AI軟體,這些感測技術同時也出現在機器人產品之上,機器人需要很多溫度感應器、光學感應器、壓力感應器、近距離感測器、紅外線感應器等等,這裡面投入的研發、製造已與傳統電腦和手機大相逕庭,它背後的AI運算需求甚至比無人機更高。
「機器人需要模擬人類的動作」,例如手部的抓握力道和重心都需要調整,例如拿杯子時不能太用力,不然不小心就壓碎了,還需要它幫忙搬重物,所以力氣不能太小。它渾身上下的動力傳輸和壓力感應,分散出很多小型馬達。
童子賢認為,「產業界未來幾年會很熱鬧,這是好事!」一個產業如果停滯,沒有新的希望、新的想像,就會死氣沉沉。但因為有AI、半導體晶片、高速記憶體的快速進步,可以讓3、5年前的無人機,和未來3、5年後的智慧機器人,成為實踐的可能。從家庭到工廠,會有很多智慧機器人能幫助人類,為社會帶來便利,同時也用另一種方式增加生產力,來解決高齡化、少子化對社會所帶來的困擾,藉由智慧機器人獲得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