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張峻豪觀點:充滿「敗者思維」的失敗藍白合

    2023-11-25 08:00 / 作者 張峻豪 / 東海大學政治系教授
    「歹戲拖棚」的藍白合終於劃下句點,侯趙配與柯吳配昨天完成登記。廖瑞祥攝
    自5月17日侯友宜被徵召、5月20日柯文哲正式宣佈參選,兩黨共花了半年時間,才總算確認了總統候選人。就在最後登記日,當雙方拉著自己的副手,昭告天下「我們分手了」,這場一直以來被形容成「歹戲拖棚」的「藍白合」,也終於劃下句點。然而,這段時間雙方的紛擾,包括在侯柯之間、國民黨派系之間、國民黨支持者與柯文哲之間的各種裂痕,也都被植入這場選戰,因此,接下來在登記之後,從藍白「不合」走上藍白「不和」的戲碼,相信還是會繼續挑戰觀眾的底線。

    侯友宜被「三重否定」

    藍白為什麼要合,又為什麼最後不合,其實,與雙方一直存在的「敗者思維」最有關係。

    起初,朱立倫用不透明的方式徵召了侯友宜,讓侯友宜才剛上戰場,就得面對是否真贏過郭台銘的質疑;接著,身為黨主席,朱立倫甚至多次強調非綠整合才能勝選,更減損了侯友宜獨立參選的可行性。而就在柯文哲因此加入協商後,國民黨的自我否定延伸了,從所提各種初選方案來看,國民黨顯然就是要壓下柯文哲想贏的氣勢;在受訪裡,柯文哲不但表示國民黨一開始就嘲笑他想要當正的,還說100億差不多,等同完全否定柯文哲想撼動這個泱泱大黨的可能性。

    因此,氣到罵國民黨「把恁爸當成肖仔」的柯文哲開始反擊,他最主要的作法,就是從根本否定國民黨推出的侯友宜,認為「就算讓給你選,你也不會上」,並且加碼瞧不起侯友宜,說要指定副手,讓已經被黨主席否定的參選人更被對手雙重否定。

    就在藍白合僵住的同時,柯文哲的被仇恨值也增加了,他激起了國民黨內的主戰、主合派,還造成不少國民黨支持者對他更為反感。而隨著登記日逼近,馬英九提出了接近柯文哲的全民調方案,讓侯友宜第三重被否定,同時導致柯文哲的被仇恨值持續攀升。

    藍白棄保難以發生

    也許,就是看見民調無力回天,使柯文哲只好在認了被突襲的自我否定下,選擇簽了「不平等條約」;不過,如各界清楚看到的,民眾黨以及支持者的炸鍋,又否定了柯文哲的自我否定,這逼使他開始要找台階下,把對方說成「六趴政黨」,而柯文哲明明簽字卻還毀約的行為,更被國民黨當成「媽寶」來嘲諷。

    所以,在合與不合之間,這段時間的藍白陣營,始終就是纏繞在自我否定以及相互否定當中。兩個政黨要聯合競選,自然是因為獨立勝選的機會不大,不過,在藍白合裡,雙方卻還擴大了自己的失敗與對方的失敗,而這個充滿敗者思維的合作,當然就不會是一個勝利方程式。

    於是,雙方的支持者被點燃了,從11月15日之後的不認簽字、民調之爭,讓藍白兩黨的民調忽然竄升,並解開過去的「麻花捲」型態,這表示,這兩個原本以「下架民進黨」為號召的政黨,現在又加入了下架對方的厭惡,所以,藍白不合的結果,就是讓這場選戰正式走上「三角督」局面,並讓未來彼此之間的棄保難以發生。

    中間選民仍不會投藍營

    也因此,這個出於敗者思維的藍白合,看起來最終成功將失敗甩給對方,回到黨內,卻依然要面對這段時間累積的敗者思維。首先,以國民黨來說,侯友宜還是那個不被認為能獨立勝選的候選人,而當國民黨的區域立委候選人原本還以為能拿到民眾黨選票之下,將來是否黨中央一樣採取焦土政策?恐怕是黨主席要傷腦筋的大問題。

    另外,在可想見接下來藍白都必須互咬才能拉抬選情的情況下,國民黨勢將面對那些想「下架民進黨」,同時也討厭國民黨,並厭惡「藍綠惡鬥」的中間選民,最後票還是投不下去的困境。國民黨花了大半年時間和柯文哲交手,只剩下50天,要怎麼提出讓選民有感的政策,要如何化解自己的親中標籤,看來並不容易。

    柯文哲誠信被打上問號

    當然,陷入困境的還有柯文哲。在接下來的選戰中,看似三角督而躍升的民調,並不表示那些厭倦藍綠惡鬥的中間選民,這次還會繼續買單。確實,在這次激化的藍白合裡,挺阿伯的柯粉更凝聚了,不過,柯文哲原本要退卻又毀約的誠信問題,讓各界對他能否當一位適格的領導人打上問號,而在未來「左打藍右打綠」的傳統作法中,要如何同步挽救柯文哲這段期間激起的被討厭度,面對僅剩的50天,同樣也不容易。更重要地,當藍白不合加上不和之後,票投侯友宜的選民還會不會願意分一張政黨票給民眾黨,顯然也是依賴政黨票的柯文哲一大隱憂。

    賴清德曾形容,在政治上沒有負負得正這件事,可謂一語道破了藍白合的困境。接下來,合作失敗的藍白陣營不但要回到家裡,花點時間重新鞏固自己的支持者,還要努力抵擋彼此不和所引發的效應,而藍白之間的聯合政府夢,應該也就只是場夢了。

    *作者為東海大學政治系教授
    張峻豪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