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廖德言|現代版木馬屠城?談中國民用船舶用於高強度登陸作戰之可行性

    2021-09-03 17:12 / 作者 張佩雯

    近月餘,國內外媒體頻繁地討論一個議題吸引筆者的注意,這個議題就是中共可能會以民用的滾裝貨輪來載運部隊,有效地達到利用民間資源以運輸大量部隊作為兩棲登陸的攻擊主力。




    圖片
    中遠之星滾裝貨輪,為目前兩岸直航中最大的滾裝貨輪,可裝載150輛汽車,旅客683人及256個標準貨櫃,其以22.5節航速航行時,由廈門至台中約8小時即可抵達,在港口支援設施與氣候良好條件下,可於2小時內完成全船車輛人員卸畢作業。(圖片來源/海洋委員會臉書)




    中國籍貨輪衝撞港口造成設施毀損、引起台灣社會不安



    以筆者印象所及,最早相關的評論應該是華府2049計劃研究所的研究員易思安(Ian Easton)所提出的研究報告《敵對港口:台灣港口和解放軍入侵計劃 》(Hostile Harbors: Taiwan’s Ports and PLA Invasion Plans), 筆者認為,這個研究之所以會如此受到重視的原因,與今年6月3日所發生的中遠海運旗下公司東方海外所屬貨輪衝撞高雄港碼頭並造成橋式起重機倒塌的事故有關。



    筆者私下就收到不少友人的詢問,想知道中國是否真的已經全面滲透台灣的商用港口。由於這篇研究報告,其中有提到中國的勢力確實已伸入台灣港口。例如與解放軍關係匪淺的中國國企「中國遠洋運輸集團」(COSCO),除了在2018年買下高雄高明貨櫃碼頭的主要股份之外,高雄港碼頭裝設的自動化智慧型起重機則是由「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所隸屬的上海振華重工製造。不過,如果因為起重機是由中國製造,就等於被滲透,或許有點過於擴大解讀,而中國籍的貨輪是衝撞港口造成設施毀損是否刻意為之,又是否有官方高層授意,這也需要時間調查釐清,實在不宜驟下定論,不過,引起臺灣社會討論與某種程度的不安卻是肯定的。



    學者:中國汽車渡輪合法進入台灣港口、等同現代版木馬屠城



    在這之後,我國國防安全研究院的學者蘇紫雲博士接受訪談提到「台灣跨部會國防意識一定要再強化,因為例如汽車渡輪這些船隻,在兩岸直航時都能開放車上、車下,等於讓中國汽車渡輪平時可合法進入台灣港口,若屆時把關不周延,讓裝甲車等軍用車輛下卸,等同現代版的木馬屠城,疏忽國防意識,等於替共軍開了方便的大門。」可以說是近期首次提到民用滾裝客輪可能用於對台登陸作戰的初聲。



    爾後,在7月16日,詹姆士敦基金會(the Jamestown Foundation)發表了一篇由美國海軍戰爭學院中國海事研究所講師Conor Kennedy所撰寫的報告《Ramping the Strait: Quick and Dirty Solutions to Boost Amphibious Lift》(暫譯:橫掃海峽:快速提升兩棲戰力的賤招)中也提到,中國已經將多艘民用滾裝貨輪進行改裝,使其可以在沒有港口的狀況下藉由操作這些船舶,在外海進行兩棲戰鬥載具的下卸與回收,並且已與解放軍有過多次的協同演習;緊接著,香港南華早報報導解放軍在攻台演習中使用民船進行載運部隊的演練;美國之音幾天後引用了這則報導,並認為中國需要動用民間船舶來協助其正規登陸艦艇遂行登陸作戰。




    圖片
    中華民國海軍2005年聯興94-1號聯合兩棲登陸演練,在林口海邊舉行,最後方舷號193為海軍旭海號船塢登陸艦(原美國安克拉治級船塢登陸艦)、中和級戰車登陸艦(被拖救艦遮擋者)、遠洋拖救艦大岡艦(舷號554)以及小型登陸艇聚集海面。(圖片來源/中華民國海軍陸戰隊臉書)




    中國是否真的已有滾裝貨輪運輸軍隊並投入作戰的能力?



    換言之,在這短短的兩個月內,民船做為軍事輔助的相關新聞/概念,已多次在媒體前曝光,筆者也已收到數位友人的詢問,想了解中國是否真的有能力以滾裝貨輪進行運輸軍隊並投入作戰的能力?因此本篇文章就針對滾裝客輪在登陸作戰中可能的角色做個預測,希望能有更多人了解這個主題,以免衍生不必要的恐慌。



    首先,滾裝客貨輪當然可以用來載運軍隊,這就和台灣高鐵曾經在2008年漢光24號演習中,用來驗證載運部隊支援跨區作戰是類似的概念。但是擁有載運部隊的能力和能直接投入作戰還是有概念上的不同。由於商用船舶(不論是不是滾裝客貨輪)和軍用艦艇最大的差異就是在損管能力,軍用艦艇承受傷害的生存性往往都較商用船舶來得強大,因此,要將民用船舶轉作軍事用途,第一時間要考量的就是是在高強度戰場環境下的生存性。



    即便台灣海峽不算遼闊無邊,但是使用民間船舶進行軍事運輸,也要考量到可能的敵情,目前我國已緊鑼密鼓地在推動潛艦國造的建案,未來水下可恃戰力將會倍增為現有的四倍,光是潛艦部隊的存在,對於缺少相關反制措施的民用船舶就是極大的威脅,更遑論在戰時要將主戰艦艇撥配護衛毫無反擊能力的民用船團,只會讓可用的艦隻更加捉襟見肘,因此筆者認為,想靠民用船舶進行兩棲登陸戰,最好還是先問問台灣海軍潛艦部隊願不願意。



    民用船舶目前僅能載運重型裝備或是起降直升機



    其次,這類民用船舶,即便根據中國自己的報導,顯示其採用特別加固的坡道,使它們更適用於運載重型軍事裝備,並已有加裝直升機起降甲板,但也僅止於擁有載運重型裝備或是起降直升機的能力而已。除了上段提到的缺乏潛艇偵測與反制能力之外,亦缺乏防空或近迫自衛武裝,這表示,除非中國已完全將台灣的空中有生戰力、陸射(機動型、固定陣地式)反艦飛彈、海射反艦飛彈、陸軍砲兵等完全摧毀殆盡,否則這類型的船舶在戰場上近乎是活靶的狀態,一旦遭受攻擊,其損管系統又不如軍用艦艇,人員配置也未必能有效地進行即時的修復,一但沉沒,其上所搭載的人員與錙重恐將隨船舶一起被台灣海峽這個無情的黑水溝所吞沒。



    第三、即便在上述段落中所有的阻礙都被掃除,這些民用船舶終於可以在岸際安心地錨泊,下卸兩棲載具或人員時,也要考慮到是在岸際下卸或是直接在港口進行下卸。若為在岸際下卸,滾裝客貨輪很明顯地受限於其設計,在海象不佳的狀況下,可能會有安全疑慮;而在港口進行行政下卸時,若港口設施已由守軍破壞,出入口遭到封鎖,那麼民用船舶俟需工兵掃除障礙後方可進行靠港,這樣說來,好像又偏離一開始所討論的「奇襲式」的兩棲登陸作戰了。



    中國並未放棄武力犯台,仍藉認知作戰削弱台灣戰鬥意志



    最後,或許我們可以提出這樣的疑問:「為什麼解放軍不使用正規的兩棲登陸艦艇來運輸自己的部隊的?」,答案或許出乎意外的簡單,畢竟,中國海軍的整個兩棲部隊-3艘075型攻擊艦、8艘071型登陸艦和64艘073型和074型戰車登陸艦-加在一起也只能運輸379輛戰車,搭配其他步兵戰鬥車或兩棲戰鬥車等載具,會更進一步降低其可運輸的主力戰車數量,而台灣目前所擁有的各式主戰車卻高達1200輛,這樣的數量優勢和攻守方所帶來的優劣勢比例可以更一步將區域性的守備軍優勢提升至更高的境界。



    所以,這再次印證了解放軍的兩棲載具數量仍遠遠不足,且從美國國防部2020年的報告中也可以看到,美方認為中國缺少大規模建造戰車登陸艦的計畫,而為何中國捨棄建造正規的戰車登陸艦,而採用相對快速的方式-以民用船舶來運輸其登陸部隊,則又是另一個大哉問了。



    最後還是要提醒的是,即便中國採用了非傳統的方式來進行未來兩棲戰場的經營,但或許這僅是一個暫時性的資源配置議題,可以確定的是,中國並未放棄武力犯台的意圖,也仍然藉由運用其資本滲透台灣市場,用認知作戰來顛覆、削弱台灣軍民的戰鬥意志,並試圖透過外交手段扼殺台灣在世界上的聲音。因此,無論中國民用船舶能否能載運解放軍登抵台灣的任一港口,重要的還是我們社會務須凝聚敵我共識,並體認到擁有強而有力的國防是實現兩岸和平的唯一途徑。



    (本文為合作專欄,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張佩雯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