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眾黨總統參選人、黨主席柯文哲參加美國商會午餐會。民眾黨提供
民眾黨總統參選人、黨主席柯文哲今(9/12)出席美國商會午餐會,當被問到兩岸問題時,他比喻,就像糖尿病只能care(照護)、不能cure(治癒)一樣,有些癌症也不一定要切除,反而與其共存才會活得更久,以此來看,統獨議題,就沒必要堅持在30年內解決這個問題,會這樣想就代表不夠務實。
柯文哲受美國商會邀請,於中午赴福華飯店出席總統候選人午餐會,並以「Alliance of Democracies for Mutual Benefits」(民主同盟、台美雙贏)為題演講,包括柯文哲競選總幹事黃珊珊、民眾黨秘書長周台竹及立法委員吳欣盈也陪同出席,美國商會會長施立成也親自接待。
在能源議題上,柯文哲表示,2050淨零碳排放已是世界趨勢,政府致力提升再生能源的大方向沒問題,但貿然讓核電退場「是不科學的」作法,他認為,在過渡期中,應隨著再生能源比例調升,再逐漸減少核電的使用,才能避免台灣陷入缺電的危機。
柯文哲也指出,台灣最重要的產業當數ICT產業(資訊與通信科技,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因台灣未能參加區域經濟組織,因此產品輸出至其他國家要繳税,但全世界ICT產品出口是不用税的,因此台灣的經濟全部往ICT移動,造成台灣ICT產業獨大。而ICT產業屬於高耗能,台灣無法避免高耗能產業存在的問題。為因應產業發展電力政策也很重要。
柯文哲說,他主張10年內讓電動車輛及充電樁數量增加至五倍,但若電動車還是用燃煤的電就沒有意義。
針對台美晶片同盟,柯文哲表示,台灣在發展半導體產業上具備人才充沛、供應鏈完整及高效率的優勢,而ICT在台灣能成功,跟民族特性有關,若ICT廠移至美國,恐會增加相當高的成本,也很難叫美國員工晚上加班,加上台灣已有完整ICT產業供應鏈,因此若要全部外移,有相當大的困難。
針對台美貿易問題,柯文哲說,美國對台灣的投資遠少於台灣對美國的投資,而台灣當然希望與美國簽訂自由貿易協定(FTA)或雙邊貿易協定(BTA),但不管是簽訂何種貿易協定,都應及早做準備。
在兩岸關係上,柯文哲主張對中政策秉持「互相認識、了解、尊重、合作、諒解」等5個互相,他說,自走訪美日後,認為deterrence(嚇阻)和communication(溝通)最能說明台灣對中國政策。
他說,不能把台灣前途寄望在別國善意上,要發展國防自主,建立「全民國防」;至於溝通,可以增加雙方善意,最起碼減少擦槍走火的機會。
當被問到若當選,會如何幫助外商及台商因應美中抗爭下對高科技產業的限制?柯文哲表示,美國對中國的國家戰略從decoupling「脫鉤」改變為de-risk「去風險化」即是發現完全脫鉤太困難,既然美國對中國的戰略改變,台灣對中國的戰略也要改變。
他指出,以半導體為例,把台積電都搬到美國去算是decoupling,但這不切實際,應該把關鍵的部分移走就好,若秉持「去風險化」的戰略策略及尊重市場法則等兩個前提,企業應去判斷哪些技術要移走,哪些要留下,基於安全理由做部分的風險管理有其必要性,在國際情勢不可預期的情況下,最困難的是如何做好風險管理。
針對兩岸議題,現場提問柯文哲,對於「維持現狀」終有一天仍須解決的看法?他表示,就像糖尿病只能care(照護)、不能cure(治癒)一樣,有些癌症也不一定要切除,反而與其共存才會活得更久,若以此來看統獨議題,就沒有必要堅持在30年內解決這個問題,會這樣想就代表不夠務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