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社區防災2-2】社區防災模範生 文山區明興里如何打造韌性社區

    2023-08-14 07:10 / 作者 洪敏隆
    廣興里將社區閒置游泳池改造為可容積兩百噸的滯洪池,並在上方鋪設透水鋪面,成為休憩空間。洪敏隆攝
    排水溝多清點、堤防建高點、擋土牆再夯實……面對極端氣候愈來愈誇張的狂降雨,從工程著手的防災已非萬靈丹,這是要推動社區防災達到備災、減災的原因,但是,不是社區裝些滅火器、學習CPR就是「防災」,看看身為台灣早期防災社區推行者,並多次獲得內政部消防署「防災示範社區」的台北市文山區明興里,是如何結合日常生活的減災策略,打造具有韌性的防災社區。

    位於興隆山旁的文山區明興里,生態資源豐富,卻也有面臨著順向坡土石流風險,這是明興里積極推動社區防災的原因。走進社區映入眼簾的就是入口處的全區避難立體模型,沿途還張貼著緊急避難點地圖、社區AED設置地圖,而山坡地社區常見的狹窄巷弄,在那邊也看不到,巷道單邊絕對是畫上紅線,可供消防等大型車輛通過的路幅,比很多市中心社區巷道還寬。

    「我們推動原因是從〝水〞發現危機」,明興里長鄢健民談及推動社區防災的起源,是2011年他接下里長工作,遇到里內木柵路二段109巷的自來水管線漏水問題,檢測及查看才發現鋪設的自來水管線不只是塑膠管線,底下墊的都是建築廢棄物,到處都有破漏,沖刷地基的問題,不只影響當地水資源運用,也影響山坡地安全。

    明興里設置全區避難立體模型。洪敏隆攝


    經過向台北市政府水利處申請修繕,更新馬達,將塑膠管換成不銹鋼管,恢復高地供水,解決水管損壞造成的潛在危害,但是曾在國防管理學院教書,退休後一直投入社區服務的鄢健民認為,解決一項災害因子只是讓「二哥變成大哥」,必須徹底檢視、解決所有社區潛在危害。

    起初明興里要推動社區防災,並未得到公部門太多支持,鄢健民說:「台灣的災害,尤其是都會區,很多人會說『不會這麼衰啦』!」相較鄰近國日本,台灣對於都會型防災意識較薄弱,也很不重視這一塊,初期他向消防署申請防災社區計畫,就被認不是發生機率較高的偏鄉社區遭拒,但他力爭都會型社區人口更密集,若發生災害恐造成更加嚴重的生命與財產損失,才得到政府及專業團隊協助,推動各項社區環境踏勘,掌握社區內各個可能致災的危險因子。

    實勘監測社區治災因子 設置防災地圖

    為了提升民眾對周遭環境認識,依據環境勘查的結果,明興里設計標示里內容易發生災害的區域,由居民組成的志工隊定期監測,並增強坡地安全的巡守。同時根據勘查結果,繪製災時的疏散地圖,不只讓民眾清楚辨識疏散路線,並且透過反覆演練增加熟悉度。

    由於明興里有很多印尼看護,防災地圖上還貼心標寫印尼文,讓外籍看護可以解讀防災動線。

    作為山坡地社區,備災上必須落實各項監測,明興里辦公室與台北市大地工程處合作,在社區內裝設監測器,鄢健民說:「這就像是我們健康體檢的原因,不要等到亮紅燈才來求救,及早發現問題,及早治療」。

    明興里內到處可見避難或AED設置地圖。洪敏隆攝


    不只是裝上雨量計,評估雨勢所帶來的影響;他也向台灣科技大學引進一套智慧型自動偵測傳輸設備,以低頻、可穿透的傳輸,監測山向傾斜儀所偵測到的坡地滑動及含水量,對預警、安全有很大的幫助,並且透過公開的環境資訊,讓居民即時了解自己居住的環境。

    極端氣候高地社區也會淹水 推動建置海綿社區

    明興里是以山坡地為主的集合住宅區,地勢位處較高,應該沒有淹水問題,但是2015年午後一場又大又急的雨,讓從不淹水的明興里淹水,鄢健民回憶那時明興里還不在水利署公告的淹水警戒範圍,但是氣候變遷下的集中強降水,在排水設施無法及時宣洩下,地勢較高也會淹水,也讓他開始思考如何建立一個可以承受氣候變遷風險的海綿社區,是重要的關鍵。

    明興里的備災、減災策略


    由於地表多被不透水層所覆蓋,使得地表徑流量增加,提高了淹水風險,明興里在氣候變遷調適上採取更多積極作為,不只是里內有部分道路及人行道是「海綿道路」,以JW生態工法鋪成,讓雨水不會在路面漫流,而是經由導水管流到碎石層和原始土壤層,回補地下水,降低水旱災發生。

    里內的硬體設施也因氣候變遷做改造,例如老舊軍方房舍翻修為生態教育館,在屋頂上設置大型水槽,雨水便能順著屋瓦流進水槽中貯存,達到水撲滿功效;館外庭院則鋪上碎石取代水泥,可讓雨水透過縫隙滲到地底下。

    更重要的是里內有個社區中庭原本閒置的游泳池,200坪空間,正好位在整個里的高處,鄢健民籌措經費,將閒置游泳池改造為可容積兩百噸的滯洪池,並在上方鋪設透水鋪面,兼顧綠化。不僅產生急降雨時,可以發揮大作用。這處生態中庭還設置一塊大型儀表板,分別呈現附近柏油鋪面及透水鋪面的溫度。在太陽直射的正中午,透水鋪面的溫度比同區的柏油路低8度,「這是因應氣候變遷,社區展現的調適成果。」鄢健民這麼說。

    明興里也針對「氣候調適」與文山社區大學合作開設課程,透過居民共同學習及實踐生態保育及溪流維護等項目去落實,這也使得里內在汛期來臨時,因為生態維護與水土保持做好,可以自然降低暴雨成災的可能。

    公開資訊,讓居民掌握了解。洪敏隆攝


    得罪人也要打造順暢救災動線 運用創意提高救災效率

    另一個很多村里做不到,明興里卻落實的是打造「順暢的疏散及救災動線」。原本社區中的道路兩側都停滿車輛,平時容易造成交通擁擠,當災害發生時更可能造成救災阻礙,由於路幅一定要寬,鄢健民推動巷弄內單邊劃紅線。雖然曾受到抗議,但鄢健民強調「便利與安全之間,一定要以安全為重。」

    鄢健民說,要確保救援與疏散,前提是「路幅要夠及安全舒適的人行通道」,要以行動弱勢者能通行的出發點去規劃,他坦言:「這得罪很多人,但是一定要做!」他的觀察,其實會停在窄的巷道或轉彎處,永遠都是那幾輛車圖方便,因此他用的是「民主的多數暴力」,藉由社區收管理費機會填意見調查表,一項就是「有人反映轉彎處停車很危險,是不是要請市府會勘畫紅線改善?」多數感到不便的人只是都不發聲而已,藉此機會,也讓疏散動線順暢可以順利推動。

    明興里落實巷道單邊畫紅線,確保救災、疏散動線順暢。洪敏隆攝


    作為社區防災的領頭羊,明興里還運用很多創意,提供防災救災的效率。以得到市府創意獎的「翻見平安門牌」為例,這個由社區工藝課,大家共同編織中國結,搭配在地書法高手何老先生題字,製作成簡易而精美的翻見平安門牌,正面是標註住戶姓氏,背面則是塗上夜間可反光的螢光漆,當住戶一旦疏散就可將門牌轉至亮光漆那一面,代表已經離開災難現場。

    鄢健民說,這讓救災者可明確掌握受災戶數,當看到平安門牌翻面,也不用再進入住戶家中尋人,讓救援更加有效也更有效率。他強調,防災行動並非照本宣科,只要稍微跳脫原本的思考框架,加點屬於在地的創意,就可以帶來意想不到的成效。

    由於社區內有些屬於老舊公寓,如果是傳統的擔架要在樓層間的移動,可能會於轉彎處卡住,明興里參考消防單位的作法,利用枕頭、棉被與繩帶綁製成應急的「軟質擔架」,就地取材的即時性以及軟質擔架應對不同地形的適應能力,協助行動不便者可以盡快撤離。

    明興里長鄢健民示範里民自己做的軟質擔架。洪敏隆攝


    救災演練玩真的 移動瓦斯快速爐烹煮也要熟悉

    明興里的救災演練,不僅會納入里內長照等相關機構,演練過程也和很多地方作法不同,很多社區在演練後會煮起大鍋的炒米粉、貢丸湯,熱熱鬧鬧的聚在一起聚餐,但是明興里則是以真實災害發生場景的狀況演練,規劃防災餐的準備方式,訓練社區志工運用平時里內老人共餐的器具與食材,以可移動的瓦斯快速爐簡單烹煮,讓演練更逼真一點,災害真的發生時也才能更熟稔地應對一些。

    在都會區,公寓大廈林立,高樓層住宅防災如何落實,大樓中的管理會委員、總幹事以及志工們需要擁有基本的應變與救災能力,因此明興里很著重在這方面的防災工作推動,且里內各大樓管理委員會在平時也會協助里辦公室彙整居民資料,讓里辦公室在災害發生時能迅速地掌握需要特別協助的住戶,當疏散後清點人數時若有少有漏,也可及時派出救災團隊救援。

    翻見平安門牌,正面會寫上住戶姓氏。洪敏隆攝


    住戶疏散後可將門牌翻到背面,提高救援效率。


    此外,從2017年開始每星期六下午,明興里會有AED(自動體外心臟除顫器,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課程,鄢健民目標是全里的每戶至少有兩個人能熟習基本的救人程序,能在緊急時刻發揮最大的效用,他並在明興里共裝了10具AED,完善防護措施。

    對於推動社區防災,鄢健民認為最重要就是「改善解決社區的不安全因子,相對災害發生機率就會變小」,致災問題必須靠平時改善。2018年曾經擔任衛生福利部社區選拔委員的他,到全台各地社區看防災,最大問題就是社區認為防災就是「設置滅火器,推廣CPR就足夠了」,觀念不足,正是台灣社區防災的最大問題。

    鄢健民感慨「防災的KPI跟平常事務連結性太低,投入金額跟得到的績效也很難去換算,所以很少人願意做這件事情」,但是平時備災、減災做好,當韌性存在於環境、社區及居民之中,當受到災害影響、負傷之餘,才得以快速地恢復運作,未雨綢繆的社區行動,才能換來最彌足珍貴的平安。

    明興里內設置十處的AED,供急救使用。洪敏隆攝


    洪敏隆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