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高雄智慧燈塔計畫僅1年合約 民代批1億打水漂!恐淪空談 

2025-03-28 15:33 / 作者 施書瑜
高雄市近年積極推動智慧城市發展,並將「城市主權AI」作為發展願景。高市府新聞局提供
高雄市近年積極推動智慧城市發展,並將「城市主權AI」作為發展願景,市議員白喬茵今(3/28)揭露市府年砸1億的「智慧燈塔計畫」僅與廠商簽訂1年合約,明年經費未定恐導致計畫斷炊,計畫恐打水漂淪空談,對此,高雄市長陳其邁表示,計畫分階段進行,做先期研究,若可行將再擴大。

白喬茵質詢時表示,市長陳其邁自美國回來後,在臉書連發5天文,但如何真正複製美國經驗才是市民想看的;她進一步揭露市府宣稱的數位孿生城市大燈塔其實是迷你燈塔,且與廠商僅簽訂為期1年的合作計畫,恐因為確保明年度經費,恐導致「智慧燈塔計畫」斷炊,連帶今年砸下的1億元也打水漂,智慧城市淪為空談。

白喬茵進一步指出,市府宣稱將智慧成果應用全高雄、要加入32個局處當作訓練資料,但實際建模範圍僅限縮世運、台積電、亞灣周邊,總面積不到高雄土地的1%、只蒐集7個局處。

白喬茵不滿指出,市府宣稱大腦訓練完成可以提供給市府做有效的決策判斷,實際上只提供異常影像供局處自行解決,痛批陳其邁目前打造的不是「孿生高雄」,而是「孿生台積電周邊」以及「孿生世運周邊」,要求陳其邁說明。

她也以丹麥Gefion超級電腦為例,指出其建置成本高達1600億元,遠超高市府投入的1億元開發費用。市府與業者的2.5億元聯合計畫僅為期1年,若要持續發展智慧城市,預計需投入7至10億元,但明年資金從哪來還不知道。

對此,陳其邁表示,計畫需要按階段做先期研究,若計畫可行會再擴大,強調即使目前如此,仍是全球規模最大的,強調初階在做模型訓練,形成高雄主權AI,平台做好、模型訓練好之後,包括國營企業、供應鏈等大廠都可使用,至於明年經費哪裡來,當然要再編列預算。

市府強調,高雄市的智慧燈塔計畫的重點在於利用城市場域與資料進行AI研發應用,而非單純自建算力,且算力所需的經費龐大,遠超過一個城市的預算規模,這樣的項目通常需要國家級或大型企業的支持。

市府進一步指出,目前的合作模式著重於利用城市現有的場域和資料來訓練AI,並透過多模態影像辨識及生成推論技術,建立符合城市規模的數位雙生系統,該數位雙生的範圍包括從北至楠梓區德明路、南至前鎮區新生高架道路、東至新興區和平一路、西至鼓山區打狗英國領事館一帶,總面積約100平方公里,並將以世運主場館和駁二愛河灣為主要應用場域。透過數位雙生系統,市府能夠預判和分析城市情境,進而協助城市治理。

市府說明,這樣的計畫需要長期規劃與逐步實施,並將依照計畫進度及成果來編列預算,並送交市議會審議。
施書瑜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