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人事大地震】分析/ 前所未見 僅僅9個月3位次長求去 經濟部怎麼了?

    2024-12-28 16:50 / 作者 吳馥馨
    經濟部長郭智輝。廖瑞祥攝
    繼經濟部政務次長陳正祺申請退休獲准後,督導國營事業與產業發展的常務次長連錦漳也驚傳請辭,預計工作到明年2月底,若再加上已在2024年6月15日獲准退休的時任常務次長林全能,等於短短9個月內,經濟部接連折損3位次長,而且這3位皆非「年齡到了」而屆齡退休,次長們紛紛提早掛冠求去,經濟部到底怎麼了?

    經濟部業務繁複,過去8年也算是內外夾擊;從川普1.0、新冠疫情爆發、俄烏戰爭、全球通膨、能源價格飆漲的外部壓力,到內部因推動能源轉型、淨零排放而扮演政策要角,嚴峻挑戰從未停歇,也對督導相關業務的首長帶來極大的心理及生理壓力;從這些次長不乏以「健康因素」為由請辭,就可見端倪。

    操壞了!林全能「裸退」養身體

    林全能退休時僅59歲,先前督導產業發展,也因他歷任工業局、技術處、能源局的經歷,因而包括台商回台投資方案、能源轉型、離岸風電國產化政策、以及因疫情而緊急籌建的口罩國家隊、防護衣國家隊政策,都由其負責。

    自身工作已忙得焦頭爛額,還因當時分管國營事業的曾文生因長期代理台電董事長而要避嫌,為免瓜田李下,因而偶爾要「代班」督導國營事業,例如常常在電價費率審議會上看到他主持的身影。負擔沉重故而520新內閣團隊上線時,他便婉拒更上一層樓機會,毅然決定「裸退」。對於經濟部沒能留下這位既懂產業、又懂能源的人才,迄今仍有許多產業人士感到十分惋惜。

    時任經濟部次長林全能。廖瑞祥攝


    川普2.0關鍵時刻 經貿次長陳正祺請辭

    分管國際經貿的政務次長陳正祺近來也請辭獲准。陳正祺曾參與關稅及貿易總協定(GATT)到世界貿易組織(WTO),以及台美雙邊等經貿談判;2017年7月更臨危授命派往華府擔任駐美代表處副代表兼經濟組長。

    自2016年經貿談判代表辦公室從經濟部抽離後,陳正祺已是經濟部所剩為數不多、有大型經貿談判實務經驗的人才;而且其駐華府期間適逢「川普1.0」時期,如今「川普2.0」即將到來,全球如臨大敵,陳正祺的美國經驗正好可獲借重;但距離屆退至少還有1年的陳正祺卻萌生辭意,箇中原因頗耐人尋味。

    不過,不論是林全能,還是陳正祺;他們至少擔任次長都已4、5年。但在林全能退休後才接任次長的連錦漳,也只做到明年2月底,相當於次長任期只有短短8個半月,著實震驚各界。

    經濟部政務次長陳正祺。廖瑞祥攝


    一人當兩人用 連錦漳自嘲泥菩薩過江

    現年61歲的連錦漳,請辭理由也是「健康因素」;這不是連錦漳第一次以「健康因素」請辭經濟部職務。2015年2月,當時擔任工業局副局長的連錦漳也是以健康為由,請調行政院科技會報辦公室參事,休養4年後,終於2019年3月回鍋經濟部任標準局局長。標準局也在他領導之下,勇於跨入再生能源業務,開始發放國家再生能源憑證、媒合綠電交易。

    出身工業局的連錦漳,之後還鳯還巢擔任工業局長及改制後的產業發展署長約2年,直到2024年6月15日才升任經濟部常務次長。

    據了解,連錦漳原本職責僅督導國營企業,但經濟部又逐漸將督導產業發展的工作交給連,不僅打破長年分工督導管理慣例,也相當於「領一份薪水打兩份工」。

    對照近來經濟部重大新聞事件,不論是離岸風電國產化被歐盟狀告WTO,產業界哀嚎碳費負擔過重,地方政府停發光電許可函,光電業者集體向經濟部陳情缺地斷炊,興達海基吹熄燈號,中油痛訴經濟部偏心、揚言「新四輕」絕對不能外移菲律賓,台電財務壓力,車輛國產化比重拉升,連錦漳幾乎「無役不與」,次長辦公室業務多到天天挑燈夜戰,人也比剛上任時削瘦不少,早已自嘲是「泥菩薩過江」的連錦漳,一語成讖,最後還是沒撐下去。

    經濟部常務次長連錦漳。陳品佑攝


    工作繁重還有法律風險 文官人才留不住

    連錦漳留下的職務是要督導國營事業、能源轉型、產業發展,這樣的次長人才簡直「超人」;過去,經濟部3位次長分別督導國營事業及能源、產業發展、國際經貿;如今卻打破過去分工合作默契,讓一名次長同時「打二份工」,壓力沉重不言而喻。

    而「常務次長」一職,是文官體制封頂之座,意味著這個位子只能內升,而不是政治任命。但環顧經濟部所屬的幾位署長、司長,又有誰有意願和能力來接受這個吃力不討好的職位?已令高層傷透腦筋。

    尤其今年4月,能源署組長林文信因光電弊案遭南檢起訴,依上級交辦而勇於任事與業者溝通,最終卻面臨法律風險,公務生涯基本上已泡湯,也嚴重打擊基層信心,公務員行事趨吉避凶,讓政策推動有心無力

    時隔8年,經濟部今年再次從外部延攬郭智輝擔任部長,層峰借重他管理長才及企業經營經驗的期待不言而喻,但引進外部改革力量也是要能融入體制並成功推動才有意義 ;如今在能源轉型、供應鏈移轉乃至國際地緣政治快速變化的關鍵時刻,經濟部卻無法凝聚公務員向心力為國家打拚,還在短時間流失這麼多好不容易培養的人才,絕對是嚴重警訊。

    吳馥馨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