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賴清德登《時代》封面 強調馬、蔡都提過兩岸互不隸屬「中華人民共和國需正視中華民國的存在」

    2024-06-13 19:06 / 作者 顏振凱
    《時代》雜誌以賴清德為本期封面人物。翻攝畫面
    本期《時代》雜誌以賴清德從總統為封面人物,以「賴清德堅持立場」為題的專訪內容今(6/13)刊出,《時代》提及,賴清德提及兩岸互不隸屬的就職演說激怒北京,發動懲罰性的利劍軍演展現奪台能力,就職之際,立院內外也有政治騷亂,但賴清德也認為,他從前總統蔡英文的政權承繼非常平順,到目前都還好(so far so good),他也強調,蔡英文及馬英九前總統,都提過互不隸屬,他更對北京喊話,「中華人民共和國需正視中華民國的存在」

    報導中也提及,賴清德在專訪中拒絕虛幻的92共識,強調任何交流必須是互利互益

    對《時代》問道:「您在就職演說當中也提到,兩岸互不隸屬,這也引起中國的軍事演習,臺灣在野黨有些人認為,這句話其實是打破之前所謂戰略模糊,也影響到兩岸和平與穩定,不知道您對此有什麼樣的回應?」賴清德則說,「我講的是事實,而且這個事實我不是第一個講,我完全沒有挑釁的意思。」

    賴清德強調:「因為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蔡英文前總統在2021年國慶日的時候,提出的四大堅持就已經提到。馬英九前總統任內也講過,中華民國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兩岸互不隸屬。第三,我根據中華民國憲法第二條跟第三條來陳述這個事實,在臺灣這幾十年來有人民、土地、主權、政府,本身在國際法上就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我的目的是在團結臺灣人民。」

    對《時代》雜誌問道:「在您的就職演說中提到,要恢復兩岸對話、貿易跟教育交流,但上述必須建基於尊嚴與對等,您如何定義與中共的『尊嚴與對等』?」賴清德則回應:「第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應該正視中華民國的存在,也要拿出誠意跟臺灣民選合法的政府進行交流合作。第二,是每一個議題都應該要互利互惠,好比臺灣開放觀光客到中國去旅遊,中國也應該開放觀光客來臺灣旅遊。我們開放學生到中國去就學,中國也應該要開放學生來臺灣就學。第三,是中國和臺灣在進行交流合作的時候,都應該有一個共同的信念,就是促進兩岸人民的福祉,未來邁向和平共榮的目標。」

    賴清德也強調,臺海的和平穩定,是世界安全繁榮的必要元素。他在就職演說當中已經跟國際社會傳達,我會根據蔡英文前總統的四大堅持,不卑不亢、維持現狀、善盡臺灣的責任;他也呼籲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先生能夠瞭解,在臺海製造爭端,影響印太區域和平穩定,是不會為國際社會所接受的。他邀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先生,跟臺灣共同承擔起區域和平穩定的責任,創造區域的繁榮,也帶給世界和平的利益。

    《時代》也提及當年賴清德任台南市長訪中行?問道:「您唯一一次訪問中國是在2014年擔任臺南市長時,當時您也跟上海學生有非常公開坦承的對話,其中提到臺灣人民對獨立的意願。您從那段旅程學到了什麼?」,賴清德回答時,則未再提到當年於上海公開說出的「台灣獨立」四個字。

    賴清德答覆:「2014年我到上海訪問,是因為臺南市政府為陳澄波先生120歲冥誕舉辦巡迴畫展活動。我在跟上海市政府及復旦大學互動時,都清楚表達兩岸應該要求同存異,以交流合作促進彼此的了解、理解、諒解、和解,然後和平發展。」

    賴清德也強調,「民主、和平、繁榮是臺灣的國家方向,也是臺灣跟世界的連結」未來的施政會深化臺灣的民主、維護區域的和平,同時也讓臺灣躋身國際社會,協助推動世界的繁榮發展。對中國對台灣國際空間的打壓,賴清德表示,「我希望全世界不管哪一個國家,都應該尊重台灣人民的選擇」,未來會努力讓國際社會協助台灣、瞭解台灣、支持台灣,中國企圖影響台灣的邦交關係,也不會改變台灣成為世界上自由的燈塔、民主的堡壘這樣的成果。

    《時代》刊出報導中,對假如台灣邦交國,放棄對台外交承認轉向北京?賴清德也表示:「我們會希望他們都好!」





    顏振凱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