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幽靈戰機2-1】與台灣情深緣淺的美系重型戰機 南韓F-4E幽靈二式戰機風光傳承KF-21

    2024-06-09 08:00 / 作者 郭宏章
    南韓空軍的F-4E幽靈二式(Phantom II)戰鬥機,2024.6.7日正式從大韓民國空軍退役。並與自製新一代戰機KF-21及美製F-35編隊,象徵傳承。ROKAF
    南韓空軍服役長達55年的F-4E幽靈二式(Phantom II)戰鬥機,於6月7日在南韓水原空軍基地正式從大韓民國空軍退役。為了讓這一架傳奇戰機風光退役,南韓空軍早在幾個月前就舉辦系列活動,包括F-4幽靈二式在橫跨60年的不同時期塗裝,包括越戰迷彩、波灣戰爭的空優迷彩等,彰顯這一型受到全球12個國家採用、更是全世界產量最高的超音速噴射戰鬥機的卓越地位,並且與南韓自行研製的KF-21戰鬥機以及美國出售給南韓的F-35戰機空中編隊,象徵捍衛朝鮮半島的重任傳承交棒。

    南韓空軍的F-4E幽靈二式於2024.6.7在首爾市南方的水原空軍基地舉行除役典禮。王紹翔提供


    南韓最後的F-4幽靈二式戰鬥機退役活動當天,台灣不少軍武迷也特地趕到南韓首都首爾市南方的水原空軍基地,向從1969年起至2024年保衛南韓空域安全的幽靈二式戰鬥機致敬。而在南韓的F-4退役後,全球僅剩希臘與土耳其兩國仍在使用F-4戰鬥機。台灣雖然沒有使用過F-4幽靈二式系列戰機,也曾極力爭取美國軍售F-4給台灣強化空防,但最早與台灣結緣,是美國空軍第372師(綽號:Sad Poker)的F-4戰鬥機。

    1970年,當時中華民國與美國仍有邦交時,美國空軍曾派出F-4C與F-4D戰機駐防台中清泉崗(CCK)與台南空軍基地協防台灣,美國空軍當時開始投入越南戰爭,不少F-4幽靈二式戰機與其他美軍戰機也都有機會過境台灣,往返越南戰場,有些也到位於台南空軍基地內的亞航公司進行維修。而周邊的日本、南韓也都有超過一百架以上的各型F-4系列戰鬥機與偵照機。以「情深緣淺」來形容F-4幽靈二式戰機與台灣的關係,應該是再恰當不過了。

    台灣的「4年級」、「5年級生」軍事迷,對於當時台灣不斷爭取美國出售F-4戰機的過程,可能都有印象。當年在原文書籍匱乏的年代,台灣許多關於外國軍事的知識,是由日文軍事圖鑑從英文翻譯為日文,台灣本地出版社再將日文翻譯為中文,其中一本介紹F-4,就把英文「幽靈」(Phantom)從日文外來語拼音翻譯成了「方湯姆」。因此,很多人長大後才恍然大悟,「方湯姆」就是 「幽靈」(Phantom),直呼被騙了幾十年。

    美國麥克唐納公司為海軍開發的F-4幽靈二式(Phantom II)戰鬥機1950年代測試時進行空中加油。麥道公司


    中華民國航空史學會會員、軍事作家傅鏡平回憶起小時候曾經看到登上報紙頭版的台灣可望獲得美國F-4幽靈二式戰機消息,還出現三視圖,就是當時傳出美國眾議院通過一項修正案,授權行政部門撥款 5,450 萬美元給中華民國,以便在 1970 年會計年度中,能購買一中隊的 F-4D 幽靈二式戰鬥機,但仍須眾議院同意,這次是台灣最接近獲得這一型生產量最大的超音速戰鬥機的機會,但卻功虧一簣,還讓前總統蔣介石在日記中坦承是一生重大打擊,並痛罵時任美國總統尼克森「小人」。

    為什麼蔣介石一定要F-4幽靈二式戰機? 主因是當時美國空軍與海軍都採用F-4幽靈二式同系列戰鬥機,也是當時美軍在越戰中最主要的空中武力,有實際作戰驗證,加上後期周邊的日本與南韓都擁有F-4,也成為影響因素之一。

    不過,端看F-4幽靈二式的主翼翼尖呈現向上反折的特殊設計,俗稱「鷗翼」,而且其「水平」尾翼也不水平,反倒向下折角,跟先前的噴射戰鬥機都不同,為何要這樣設計呢?主要為的是改善超音速飛行時的縱向穩定度,反而造就了比其他主力戰機更為霸氣的外觀。

    南韓空軍的F-4E幽靈二式戰鬥機編隊,在退役前活動展現F-4從越戰東南亞迷彩、波灣戰爭空優,到近代的空優塗裝,在不同時期各國服役的塗裝。ROKAF


    其實,F-4幽靈二式的誕生,可以說是一連串的打擊促成的。對於其設計製造商麥克唐納(McDonnell)是從失敗中找到新契機的產物。1952年麥克唐納公司才剛輸掉美國新型海軍艦載機的競標案,但是其設計單位分析建議,美國海軍將會需要一種全新的機種:戰鬥攻擊機,因此繼續推動研發。

    從1953年起,美國海軍接受麥克唐納公司的建議,展開評估。麥克唐納先由當時美國海軍已有的麥克唐納F3H「魔鬼」艦載戰鬥機進行修改,成為F3H-G「超級魔鬼」的構型,換裝2具GE的J79發動機,速度達到1.97馬赫,並提高載彈量。由於試飛表現優異,令美國海軍印象深刻。

    儘管美國海軍當時並沒有立刻採購F3H-G,但到1954年中期,美國海軍航空署提出可在航空母艦上操作、全天候戰鬥機的需求,麥克唐納擊敗格魯曼與諾斯羅普兩家對手,為海軍研製代號YAH-1新型全天候戰機,經過進一步落實細化設計需求,訂出作戰半徑為250海浬,可執行2個小時戰鬥空中巡邏任務,且重新定為為「全天候艦載防空攔截機」,代號改為F4H-1,機上乘員也從F3H-G的1人增加為2人,前座為飛行員、後座為武器官。

    對戰機長期研究的國防安全研究院中共政軍與作戰概念研究所副研究員舒孝煌指出,這項設計重大改變,使得F-4從此之後,也決定了這系列戰機只有雙座,而沒有單座機的特殊規格,是近代戰機設計中十分罕見的。

    經過生產原型機與先導生產型進行修改後,麥克唐納的F4H面對另一對手XF8U-3「十字軍III」競爭,1958年12月17日,美國海軍宣布F4H勝出,由麥克唐納贏得訂單。

    由於麥克唐納先前已有一架FH-1噴射戰機命名為幽靈(Phantom),而為了區分,F4H正式的命名為幽靈二式(Phantom II)。當時的國防部長麥克納馬拉於1962年9月18日下令統合幽靈式的編號,F-4的海軍型命名為F-4B,空軍型為F-4C。

    量產型的型號為F-4,配備2具奇異航空J79-GE-17A渦輪噴射發動機,使得F-4其最大起飛重量達到 28,030公斤,但仍能達到最大飛行速度2.23馬赫,也曾締造超過10萬英呎(30,040)的絕對飛行高度紀錄等。加上首先配備當時最先進的脈衝都普勒雷達,對地攻擊能力可以說是沒有對手。

    1964年8月初發生在越南北部海域的「東京灣事件」、美軍遭到北越襲擊後,美國開始介入越戰。美國空軍的F-4C以及美國海軍的F-4都投入戰場,顯示出這種雙發動機重型戰機的優異戰力,從空優任務、對地攻擊到戰術偵察(偵照機RF-4)都能勝任。

    在1950年代,由於空對空飛彈獲得成功,包括在台灣的中華民國空軍F-86戰鬥機創下全球首例以響尾蛇飛彈擊落中共解放軍戰機等亮眼戰果,讓戰機設計走向崇尚飛彈的風潮。美國軍方認為空戰在遠距離就以飛彈決勝,不再需要機炮來纏鬥,因此F-4B/C型都沒有配備機砲。

    南韓空軍F-4E幽靈二式戰鬥機,機鼻下方為M61火神機砲,提供空戰時的火力,E型之前的F-4並無機砲。ROKAF


    不過,到了越戰遭遇越共性能優異的米格-21戰鬥機,不論是美國空軍的F-4C,或者是美國海軍艦載型的F-4B都吃了大虧,被越共擊落不少,鮮血的代價,於是催生了電影「捍衛戰士」(Top Gun)中描述的傳奇單位「海軍武器學校」,重新訓練飛行員們空戰技巧,尤其是纏鬥時使用機砲等高階空戰技術,F-4也進行修改,在機鼻下裝上20公厘口徑的M61火神式機砲。而加長加大的機鼻,也成了後期F-4E型、F-4F與F-4J型的特徵。
    郭宏章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