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焦點人物】寫8字讓家裡希望破滅 藝術家陳武鎮畫白恐記憶,見者都流淚

    2024-06-01 08:40 / 作者 陳玠婷
    白色恐怖受難者陳武鎮是一名藝術家,從小學美術老師退休後開始大量創作人權系列作品,這20年來累積上千個作品,在總統府、228公園等指標性地方展出。陳玠婷攝
    「我這輩子都無法原諒我自己闖這個可以完全避免的禍,讓家裡希望破滅,也沒法原諒蔣家,我並沒有做什麼值得被關的事!」白色恐怖受難者陳武鎮提起55年前的往事,仍忍不住輕聲再問一句「我到底做了什麼?」然而,遠方沒有傳來答案。

    陳武鎮20歲那年在試卷後方寫「反中央,反對國民黨」8個字,被以《懲治叛亂條例》發監台東泰源監獄2年,進去時正是台獨監獄革命「泰源事件」結束2個月,「泰源五烈士」同年5月30日被槍決,在裡面2年,他見著許多受難者如施明德、林書揚、郭振純、簡桐柱等人,其中林、郭兩人對他如同孩子般照顧,他至今仍感念。

    褪去白色恐怖受難者的身分,陳武鎮是一名退休小學美術老師,國家解嚴後,他在教課之餘,重新拾筆創作,「政治犯」、「消失的家人」系列油畫,用色暗而濃烈,情緒滿溢到框都框不住,「判決書」木雕等複合媒材系列,一眼看就堵到心裡,彷彿能探觸他的痛苦不甘,眼淚不自覺地掉下來。直到近10年,他為了轉換心情,與太太陳玉珠畫遍台灣漁港,在大自然撫慰之下畫作已透出一點輕鬆光亮,極美。

    他是家裡的希望 不甘念師專但愛上畫畫

    陳武鎮於1949年出生,今年75歲了。老家在屏東,父親開中藥行,母親替人修補衣服補貼家用,不過,從他有印象以來,家裡一直是負債狀況,米和醬料都是柑仔店賒帳,借借還還到他唸到師專都沒有改善。

    他分享,以前看診不如現在方便,有些民眾習慣到中藥房抓藥,或者到宮廟求藥籤,「我爸爸為人老實正直但軟弱,不是做生意的料,以前有人想說服他到宮廟當桌頭,與乩童互相搭配當神明翻譯人,他不要;有原住民來我家中藥行拿藥,他不僅不收錢,還補貼車錢送人回家。」為此,家裡的經濟一直沒有好轉,他的5個兄弟姊妹間,因為只有自己比較會念書,其他人早早工作賺錢,幾乎可說是一家人供他念書,盼望他以後有能力改善家裡環境。

    陳武鎮自畫像。陳玉珠提供


    陳武鎮人內向少言,極有主見想法,成績好,原本可上高雄中學,但爸爸一句「我去借學費」打消他的念頭,鼻子摸摸轉頭選擇念公費台南師專(台南大學前身),至今想起仍心有所感,他道:「但我心有不甘啊,為什麼同學都可以唸高中考大學,以後他們可以當醫生,當工程師,做別的工作,只有我不行?」

    然而,那股不甘心,更讓他感受身不由己,甚至不得不屈服現實壓力,譬如開學後學校會給學生一筆暑期未用餐600元的伙食費,但在拿到餐費前,他需要先繳300元雜費,「我還記得媽媽帶我走很遠一段路去向鄰村遠親借那300塊,我覺得沒面子有些情緒不想去,被罰跪在路上。」

    幸而撇開經濟壓力,陳武鎮在台南師專學習對美術很有興趣也學得很好,他拼命畫,周末學校老師王家誠免費指導,他也會去報到,很快,他的作品足以變成老師激勵其他學生的範本,成為大家關注對象。

    陳武鎮的畫作難得出現如此輕盈的色調,畫中的人們擺動四肢是快樂的。陳玠婷攝


    不過,除了畫畫,他也很關心政治,以前初中的歷史老師是外省人,罵過台灣人奴性很重,是日本人的奴隸,讓他心裡很不滿,因為台灣不是自願被日本殖民,不懂老師為何要罵人,但他一直把疑問放在心中,「以前聽親戚他們聊天,都說日本殖民那段時間,官員手腳乾淨不貪污,不像光復後的外省官員喜歡被吹捧收賄賂,但我尊敬老師,沒有當面反抗他,在心裡想想而已。」所以念師專自由度高,他有空就跑去翻開山書店的禁書,看很多李敖的評論,吸收《筆匯》、《自由中國》等雜誌,清楚知道自己不喜當時專制。

    他回憶說,當時台灣說是自由但有白色恐怖,說是中國人但明明是在台灣,他曾和王家誠老師傾訴自己的看法,但老師聽完沒有多做回應,只說了「開明專制」4個字,奈何他當時年輕,對時局了解有限,聽了這句只覺得有道理又說不通,直到他被抓進泰源監獄才解開這疑惑,原來,開明與專制從來不是一途。

    入伍後寫8字 自首發監泰源監獄2年

    1969年,陳武鎮師專畢業到高雄左營海軍訓練中心服兵役,有天接受性向測驗,他早早寫完,便在試卷背面寫「反中央,反對國民黨」,抒發軍中不自由,以及對蔣家專政不滿,天真想說等下交卷前擦掉就可以,沒想到那天輔導班長提前收卷,殺得他措手不及眼睜睜看著試卷被收走。

    陳武鎮說,當天他想了好幾個小時,決定向輔導長自首,「我現在覺得那時損害控管做得好,如果我被動被找到,說不定會被判很重,也有可能被刑求。」接下來,他被關禁閉2個月,送軍事法庭審判,以《懲治叛亂條例》第7條判刑2年,他選擇不上訴,1970年發監台東泰源監獄,隔年刑滿出獄。

    陳武鎮回憶當時,學校老師、同學都被查一波,幸好沒有人被牽連,就是對家人感到很愧疚傷心,自己闖了大禍害他們希望破裂,再加上當時從左營到泰源,中間停在楓港轉運站休息上廁所,車站大廳人很多,很多人都盯著他的手銬,那種赤裸無所遁逃的感覺,更讓他羞愧憤恨,不懂為什麼一句話就能定他的罪,「我甚至不是對外宣傳,那只是內部試卷而已。」

    他在泰源2年刑期中,因為獄中剛結束「泰源事件」管制變得更嚴格了。譬如所有人需剃光頭,原本可至澡堂洗澡,後來只能在牢房裡面堵馬桶水洗;取消外役監等等。

    他回憶,剛開始他在獨立牢房1個星期,後來分別到過「統派」、「獨派」牢房,獄友包括江啟臣的叔公江漢津、陳其昌、林書揚、郭振純、陳映真(本名陳永善)、吳耀忠等人,很多人都是無期徒刑被關很久了,各個年紀都比他長,所以都把他當孩子一樣照顧,寬慰他這2年就當念「政治研究所」就好。

    「林書揚跟我說年輕人要讓這2年變人生的plus,不要變minus,當時我聽不懂,但是一直把這句話謹記在心。」因此他用大量時間廣泛閱讀,郭振純教他日文,另學英文,其實日子過得很快。

    出獄後才22歲 卻來不及讓父親享福

    出獄後並沒有讓陳武鎮鬆一口氣,他知道自己仍被監控著,時刻戰戰兢兢,他先到高雄親戚開的書店工作,後來他與太太陳玉珠交往,服完兵役後回到萬里教書,就在日子穩定沒多久接到父親心臟病突發猝逝消息,悲痛無以復加,很心疼父親還沒來得及享福人就走了。

    陳玉珠回憶,陳武鎮原本話就不多,很多人都很關心他出事的事情,譬如自己曾跟著王家誠去左營聲援,等他出獄後也和同學去高雄看他,「我最關心他還有沒有畫畫,這麼有才華為什麼不畫?現在想想當時不懂他的痛在哪裡,只巴不得全天下的人都在畫。」後來,兩人開始寫信互吐心事,交流生活價值觀,信多到一個信封兩面用,後來決定交往結婚。

    問陳玉珠是否擔憂過婚後會被找麻煩?她爽朗地回答:「政治犯又怎樣?」思毫不在意,「我第一次帶他回家的時候,親戚嫌他又窮又瘦,但我爸回說『窮,錢賺就有,瘦,吃就會胖』,我都說,我爸很信任我的決定。」

    陳玉珠也是退休小學老師,她從小仗義執言、熱愛畫畫,對生活充滿熱情。陳玠婷攝


    她分享,小時候在路上看到精神狀況不對勁的人,長輩會說那是思想犯,會被交代「囡仔人有耳無喙」(小孩子有耳朵沒嘴巴,意味聽就可以了,不可言說),但她的個性是仗義執言,有自己一套是非對錯,只要自己認為對的就會堅持下去,她相信陳武鎮的為人,「我不喜歡結黨結派,是喜歡畫畫的俠女。」

    陳玉珠也笑說,她原本沒有打算要結婚,把公費5年服務結束後準備念大學,出國念研究所,可是家裡的媒人逼得很緊,她才決定和陳武鎮訂婚,結果後來公公心肌梗塞猝逝,她穿紅衣送喪就算結婚了。

    陳武鎮與陳玉珠年輕時,兩人十分登對契合。陳玉珠提供


    出獄後仍有人盯著 他唸書做事都與政治無關

    至於畫畫,陳武鎮表示,他從萬里區小學轉調回台南學校,離開時有名女老師向他坦承,校長派她監視他,這件事提醒他,即便出獄後仍有人盯著他看,所以他凡事都很謹慎,別人給他名片他轉身就撕掉丟掉,就怕自己再度被威權奪去人生、牽連無辜的人,包括長達10多年都沒有再拿起畫筆,直到解嚴。

    他說,他很努力壓抑心裡想要創作念頭,「我很想畫人生無奈、社會的不公不義,經濟貧富差距、遊民、兩性不平等都很想畫出來,可是我不能。」

    陳武鎮為此開始鑽研兒童美術,發表許多書籍文章,到國立編譯館國小美勞教學指引編審委員,另外他也考上成功大學電機系夜間部學第二專長,帶學校籃球隊、風箏隊,「我覺得這算是一種逃避,我想讓監視我的人知道,我唸書做事都與政治無關。」

    陳玉珠補充說,夫妻倆有3個孩子,直到小女兒讀小學三年級某天回家說,警察叔叔沒有去過同學家,她才發現,原來警察常來家訪並不尋常,「我猜可能是因為我們夫妻倆都是老師,所以沒有被警察刁難,換個角度想,警察常上門我家很安全。」

    他壓抑念頭不敢再畫 直到退休才做人權系列

    1987年台灣宣布解嚴,這前後陳武鎮舉辦過個展,不過,直到2004年退休後才開始專心畫與人權有關的作品。往後幾年,他陸續推出《政治犯》、《虛擬巨惡》、《判決書》、《消失的家人》、《爪與牙》、《刑求》等系列作品,創作方式有油畫、木雕、複合式媒材作,累積超過1000件作品。

    陳武鎮感嘆,一個藝術創作者最精華的年紀是18歲到55歲,可是自己卻是55歲才開始,創作量非常驚人,「像是《政治犯》,我畫的都是關在泰源監獄裡的人,其中有一人因為誣告案被孤立,沒有人想跟他走在一起,也有人被關到精神出問題、長期戴手銬腳銬的。」如此沉重的人物畫,他堅持畫了39人,畫到畫不下去才停止。

    收自《虛擬巨惡系列》其中一幅,此為政治受難者王獅。陳玉珠提供


    《政治犯》系列。陳玉珠提供


    《判決書》系列,上方紅字為蔣中正批示處決等字。陳玠婷攝


    值得一提的是,木雕作品《判決書》,以人物頭部為底,上方有著象徵權勢的拳頭,臉部則是貼著國民政府的判決書,上方偶有蔣中正用紅筆批示「判處死刑」、「槍決可也」等等,試圖傳達受難者無法擺脫的屈辱痛苦。

    《爪與牙》則畫威權統治者的爪牙以愛國、社會安全與忠誠等名義,行暴力之實,他想以此系列向「選擇不為之」的人們致敬;《消失的家人》則說國民政府濫捕無辜百姓、掠奪錢財再虐殺棄屍,許多人消失後再也沒回家,讓許多家庭破碎。

    陳武鎮在畫冊《夢回泰源》這麼寫著「山谷不應蓋監獄,尤其是政治監獄。山谷裡不應有被囚的回憶。」他回憶,進出泰源監獄會經過「小馬隧道」,那短短230公尺就能把監獄與自由劃分為二,就像是兩個世界的過渡,令他永生難忘,後來曾返回泰源幽谷找隧道,第二次問了當地人才找到。

    作品直觀濃烈 他勇於衝撞但失望

    陳武鎮創作人權系列作品這20年來,陸陸續續舉辦過個展、聯展,作品曾出現在總統府、中正紀念堂、景美人權紀念公園等富有政治意涵的地方。

    舉例來說,2021年時任文化部長李永得邀請他在中正紀念堂一樓辦展,他認為這是一種衝撞體制的象徵答應了,可惜展出後他等了又等,沒有等到社會想要討論這件事。

    此為《消失的家人》系列之一。陳玉珠提供


    他直言,自己這輩子無法與蔣家和解,甚至希望像中正紀念堂這樣的場域可以進行轉型正義,「很多觀光客會去看蔣中正銅像,我認為可以先從撤掉憲兵,銅像大廳也關起來試試看,」他也說,前總統蔡英文是個很好的總統,可惜沒有把握機會把這一塊做好。

    與太太漁港寫生 畫下全台134處漁港

    今年75歲的陳武鎮,在白色恐怖受難者裡相對年輕,他嚴肅地說,這幾年許多前輩都離世了,而自己大量創作整整20年,也日漸感到體力和創作能量力不從心,他焦慮地說,自己之所以堅持到現在,心裡想著都是他既然經過這一遭,就有責任記錄下來,「這也是一種命運吧,我的感受真的很多,很多人都說我創作意念很強,可是以前我可以從凌晨5點半畫到晚上都不累,一個禮拜畫一幅,但現在大概兩到三個禮拜一幅。」

    熱愛畫畫的夫妻檔,在漁港有許多快樂的回憶。陳玉珠提供


    不過,他也說,每次動筆前都需要醞釀情緒,有時哀傷到畫不下去也要想辦法轉移注意力再繼續,「這種狀況久了我會擔心自己不健康,所以我和太太常常去車宿露營,我們喜歡去漁港,後來想說去這麼多漁港,不如畫個漁港系列,將累積作品集結成《漁港好日》、《漁港台灣》兩本書,共有134處。」

    陳武鎮說,他們兩人都喜歡東部漁港,台11線上有山有海有港,像是成功漁港、石梯漁港,「像石梯漁港人少地遠,我們很喜歡去當地小吃店吃飯,因為會被阿美族人感染快樂。」

    陳玉珠畫的成功漁港,他們來過數次熟悉的不得了。陳玉珠提供


    陳武鎮與陳玉珠很享受石梯漁港人少地遠的特色,可以寄情於海。陳玉珠提供


    他也說,他們常常到訪成功漁港,在當地漁市場買到認識當地人,每次見面都很開心,「那真是很有人情味的地方。」

    說及至此,陳玉珠也說,先生以前有時會有情緒,「有些人生氣需要人安慰,有些人想一個人待著,他是後者,我看他自己生氣會可憐他,這幾年來脾氣穩定許多。」

    度過漫長獄後人生,陳武鎮和太太在台南新營守著工作室,兩人現今仍常常作畫出遊,3個孩子皆有成就,孫子也有了幾個,其實是幸福的,但他們都知道這幸福到底用了多少力氣才撐起來。他們說,未來在體力能負荷之下還是到處走走看看,也會繼續畫下去。

    陳武鎮 小檔案

    年齡:75歲
    學歷:台南師專美勞組畢業
    現職:藝術家
    經歷:國立編譯館國小美勞教學指引編審委員
    台南縣新營國小美勞教師退休
    著作:《夢回泰源》、《虛擬巨惡》、《山》、《風的名字》等油畫作品集
    《消失的家人》、《刑求》、《爪與牙》一套三冊作品集
    《判決書》、《那一場雪》油畫木雕作品集
    《漁港好日》、《漁港台灣》合著作者


    陳玉珠 小檔案
    年齡:74歲
    學歷:台南師專美勞組畢業
    現職:藝術家
    經歷:台南縣文化局南瀛之美圖畫書總編輯
    台南縣新⺠國小美勞教師退休
    著作:《玻璃鳥》、《百安大廈》、《無鹽歲月》、《魔鏡》、《水晶宮》等兒童文學作品三十餘冊
    《漁港好日》、《漁港台灣》合著作者


    陳玠婷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