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不該稱台灣官員為國家領導人」 美學者建議引起激辯

    2024-05-14 10:52 / 作者 中央社
    威爾遜中心季辛吉中美關係研究所主任戴博認為,美國已偏離「一中政策」。翻攝威爾遜中心
    駐美代表俞大㵢今天在研討會指出,中華民國已是主權獨立國家,不需再宣布獨立,台灣有能力貢獻國際社會,需有國際空間。與會學者指台灣應強化軍事力量,也有學者指美國已偏離其「一中政策」。

    華府智庫威爾遜中心(Wilson Center)印太計畫中心今天舉辦「確保台灣韌性的未來之路」研討會。俞大㵢出席發表談話,同時參與學者座談。

    俞大㵢指出,面對中國有可能侵台,台灣除了強化防禦能力、不對稱作戰能力,也希望加入更多國際經濟整合,「有越多經濟整合,台灣就會越安全。」

    他表示,台灣與美國剛完成21世紀貿易倡議協定第2階段的部分談判,也希望能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以及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推動的印太經濟架構(Indo-Pacific Economic Framework for Prosperity)。

    俞大㵢也指出,台灣已大幅提高防禦準備與防衛投資,今年度的國防預算佔國內生產毛額(GDP)的2.5%,自主研發飛彈、船艦、潛艇等多種武器,願意加入美國與盟友共同生產武器的國防供應鏈,同時建構社會韌性。

    俞大㵢說,中國仍對台灣提出「一國兩制」方案。他問與會者:「你能相信嗎?」他也說,中國試圖將總統當選人賴清德貼標籤,說他支持台獨,但是賴清德已經說明,在國際關係與兩岸關係方面,會遵循總統蔡英文的路線。

    他說,中華民國已是主權獨立的國家,因此不需再宣布獨立,而是會維持現狀,不會製造問題,但是希望國際社會認可台灣的現狀,即中華民國「並不附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我們需要有自己的國際空間」,對國際社會做出貢獻。

    與會學者激辯如何維繫台灣安全。曾任美國國會美中經濟暨安全審查委員會主席白嘉玲(Carolyn Bartholomew)指出,美國應與歐洲盟友討論、準備好對中國制裁的經濟方案,讓中國了解,如果犯台將會有嚴重經濟後果。

    智庫馬拉松倡議(The Marathon Initiative)共同創辦人、前美國國防部副助理部長柯伯吉(Elbridge Colby)憂心台海情勢危急。他肯定台灣政府支持不對稱防衛策略,「這是很大進展」,但台灣國防預算的支出與防衛準備仍不足。

    威爾遜中心季辛吉中美關係研究所主任戴博(Robert Daly)說,美國已偏離它的「一中政策」,過去若稱台灣是國家會引起驚訝,現在則是習以為常。

    他說,美中關係已是新型態的冷戰,為避免戰爭發生,美國應恪守「一中政策」,包括美國應視台灣官員為「令人尊敬的夥伴」,而非「國家領導人」。

    戴博的建議引起與會者激辯。美國前副國務卿尼格羅龐提(John Negroponte)指這樣的稱謂「非常不切合現實」,「他們是國家領導人。」

    白嘉玲指出,這樣的建議似乎是要建立一個架構,只要中國對美國的中國政策有意見,美國就必須作出讓步,她對此感到憂心。
    中央社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