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特稿/「逕付二讀」自總預算換《地制法》 層層布局「大新竹」將不可逆

    2021-12-24 12:24 / 作者 李英婷

    立法院最近很不平靜,先是民進黨團以「突襲」方式,將明(2022)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公務預算部分抽出、逕付二讀,引發在野黨跳腳,後在今(12月24日)召開院會前夕以協商方式達成共識,民進黨團同意復議後退回委員會審查,國民黨團則同意在明年1月底前完成三讀。







    民進黨傾全黨之力支持竹竹合併,遭疑是為新竹市長林智堅量身打造。(圖/資料照)




    孰料,爭議看似落幕,卻在民進黨團徹夜駐守議場大門口、並在今上午議場一開門後隨即動員護航遞送《地制法》列入今院會討論議程、並在初始遞交「付委審查」一案後,隨之又「突襲」夾帶「逕付二讀」一提案,再度引爆在野黨強烈不滿,甚至引發外界揣測,總預算案的逕付二讀只是虛晃一招,目的是安撫在野黨團在今天不霸占議場、院會順利開會,以便《地制法》能順利送案。



    該揣測並非無的放矢。民進黨團21日將總預算逕付二讀,漠視立法院長久以來的法制程序,所持理由是憂心總預算耽擱後,影響政府運作。但,台灣民眾長期受到政黨教育,早已知曉總預算的審查總是嚴重滯後,而且預算審查也已成為政治協商的要脅工具。







    立院審查中央政府總預算延宕已是見怪不怪。(整理/太報)




    根據《預算法》規定,中央政府總預算應該在前一年度11月底由立法院通過,但是立法院幾乎都不太可能達成這個「法定目標」,參見以下近幾年公務預算審查狀況整理一表即可明瞭。立法院法制局也坦言,先前也有公務預算審議通過日期超過11月底的情況,甚至到明年初才審議通過。若超過時限,各機關預算仍可依《預算法》第54條先執行,屬於補救方式。



    法源依據即可追溯至前民進黨立委林忠正1996年推動《預算法》修法時,已明定若總預算審議未能依期限完成,由立院議定補救辦法通知行政院,不致造成行政院指控的空轉情形,當時連署人還有現任行政院長蘇貞昌與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



    簡言之,總預算延宕,這幾年在立法院真的不算什麼大問題,行政院也都已有一套因應作為,就像五倍券行政費用9成都是「先付後審」;將在今年底屆滿的「投資台灣三大方案」,昨日經行政院會拍板通過予以延長適用三年,且其所產生的利息補貼經費,蘇貞昌快意的裁定將全數由國發基金支應,由於並未涉及修法,完全不用經立院同意。



    所以,總預算無法在法定時程內三讀通過,真的不會造成中央政府關門。既然如此,民進黨團為何還要行使「逕付二讀」這樣粗暴做法?難道只是認為平安夜過於風平浪靜,無聊到搞些事情引發民眾怒罵嗎? 



    民進黨團在歷經4天3夜輪番駐守議場外,並於今一早6點拂曉出擊,在議場開門瞬間搶先提出議事日程草案,將推動大新竹合併升格的《地方制度法》修法草案列入院會報告事項,並以人數優勢通過確認議程後,隨即提案逕付二讀後,終於讓外界發現,原來民進黨不是無聊搞事,而是用盡心思的布局。







    國民黨團甲動杯葛抵抗《地制法》,最終難獲民意支持。(圖/中央社)




    國民黨團雖也甲動,但唯一能耍得技倆只能霸占主席台、「暫時」停止會議,若民進黨堅持表決,所有在野黨一致立場也無法撼動投票結果,反而逼得在野黨非得坐上談判桌,與民進黨團協商。而上了談判桌後,在野黨有什麼籌碼呢?



    一是堅決不讓步,民進黨就堅持表決,在野黨最終一口飯都要不到。且國民黨團若持續杯葛,並無法獲得民意支持,恐將被外界批評阻擋總預算案的實質審查,反而讓民進黨有了蠻幹的「正當性」。



    二是有條件讓步、交付委員會審查是最低底線,但不論委員會最終審查結果如何,至少《地制法》進入立院正式議程,展開討論就有操弄議事規則的空間,立委人數及民意基礎都比執政黨弱的國民黨團,在不久的將來,終究還是會擋不住迎來「大新竹」的新局面。




    李英婷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