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前主席施明德生前交代後事簡樸處理,故家屬不設靈堂、不辦公祭。翻攝自施明德臉書
民進黨前主席施明德以83歲高齡於1月15日過世,他的美麗島戰友、民進黨前主席許信良公開倡議政府國葬施明德,引發民進黨內不同聲音,甚至有人說「特赦阿扁恐怕比國葬施明德容易」,原因是國葬施明德議題牽涉複雜,幾無任何迴響,施明德妻女決定不設靈堂、不辦公祭,在家停靈百日後,預計4月底火化。
《鏡週刊》報導,施明德過世後,靈柩就放在家中,政治圈內舊識雖然想去致意,但也不敢貿然打擾家屬,只能互相打聽「有沒有施明德告別式訊息?」卻一直沒有明確資訊。
原來施明德在世時已交代後事簡樸、低調為主,不發訃聞、不設靈堂、不辦公祭、不舉辦追思會及音樂會,待百日後擇期火化,骨灰將安厝家中,像他生前一樣與妻女共同生活。
至於許信良提到的「國葬」,《鏡週刊》報導,許信良只是此議題發聲代表,倡議者主要是希望政府用褒揚令以外的方式,承認施明德對台灣歷史的貢獻,然而國葬訊息一出,引發民進黨內一陣騷動,甚至有詳知內情的黨內人士說「特赦阿扁恐怕都比國葬施明德容易」,因議題牽涉複雜,幾無任何迴響。
《鏡週刊》報導,國葬施明德議題僅在黨內核心圈小範圍討論,有疑慮者認為贊成者寡,需要更強力理由來說服反對者,如果施是國家元首,至少能形成論述;倡議者則認為,《國葬法》並未明定適用者必須當過總統,且施明德的貢獻難以用世俗價值衡量,國葬不是要把施拱上神壇,而是由國家主筆,為台灣民主化及轉型正義歷史寫下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