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公投過後】核災區食品進口卡關!台灣將面臨到的是...?

    2018-12-21 10:20 / 作者 黃宜稜

    2018年底公投落幕,其中國民黨提出的「反日本核災區食品公投」獲得壓倒性的支持,以779萬的贊成票、223萬的反對票過關。



    隔天,日本台灣交流協會駐台代表沼田幹夫發聲明,「此事在台灣被當作政爭工具,而對日本與台灣的友好關係及經濟交流造成傷害。」並對公投結果「深感遺憾」,不過日本核災後食品是否開放進口,其實這幾年一直吵得沸沸揚揚,究竟日本人怎麼看待台灣的公投結果?未來台灣將面臨到哪些情況?

    2016年討論是否放寬日本食品輸台標準的時候,引起許多反核人士聚集抗議。(圖片來源/翻攝自每日新聞)

    從禁止到開放,多數國家選擇相信科學

    這件事起源於日本311地震後,福島第一核電廠發生設備損害、輻射釋放等災害,因此國際上幾乎同時暫停日本福島縣及周圍地區的食品進口。

    2011年3月16日衛星拍攝的福島第一核電廠影像,從右至左分別是在事故中嚴重損壞的1至4號機。(圖片來源/Digital Globe,CC授權)

    不過幾年來,除了日本提供的檢驗報告之外,國際上也有許多科學家投入研究,認為這些地區的土壤、水源與食物的輻射值已經大幅度降低,回到核災發生前的標準。因此2015年開始,許多國家逐步解除對日本食品輸入的管制,例如除了日本市面上也禁止流通的食品之外,其他通通可以進口美國,而且不需要附上輻射檢驗證明與產地證明。



    而仍然嚴格管制的國家則有中國、韓國與台灣,問題在於,身為世界貿易組織(WTO)的一員,需遵從WTO制定的《食品衛生檢驗與動植物檢疫措施協定(Sanitary and Phytosanitary Measures,SPS)》中的規定:「基於安全健康等因素考量,各國可制定進口限制,但必須提出相關科學證據。」然而韓國與台灣無法提出證據,只是一昧禁止。因此2015年時,日本先針對韓國的限制,向WTO提起仲裁。

    隨著各國科學家的研究結果,許多國家都已放寬對日本食品進口的標準。(圖片來源/cegoh,CC授權)

    「日本核災區食品公投」結果 日本人怎麼看?

    這次的公投,不只台灣人關注,日本人也同樣在乎,日本駐台記者S(化名)表示,自從台灣決定將「日本核災區食品是否開放進口」議題納入公投,日本媒體就一直非常關心公投結果,就連歷史悠久的《每日新聞》也直言:「這將是台日間的最大隱憂。」



    結果出爐後,各家媒體大幅度報導,日本《NHK》更以「台灣此次的公投結果並不是基於科學立場,儘管日本提供了許多檢驗報告給台灣,但仍不敵政治鬥爭,多數民眾並沒有去了解這些食品的檢測結果。」作為報導主軸,而日本政府也表示,未來不排除向WTO提告。

    311地震過了幾年後,日本各地開始到國際推廣日本食材。(圖片來源/翻攝自每日新聞)

    證據會說話!日本食品中的輻射值真的降低了

    其實,根據食藥署的公告,自311地震至今,共抽驗了130,951件日本輸台食品,其中只有224件被檢出有微量輻射,比例為0.17%,其中214項是在2015年底前,2016年至今僅有10件,顯示多數食品的輻射值都已經降低了,且檢出值皆沒有超過台灣與日本的標準。(編按:即使輻射值符合標準,但只要有微量輻射,這些食品就會在邊境被銷毀或退運,無法進入市場,民眾不必擔憂。)

    食藥署每天都在邊境查驗,並且將檢測值公告在食藥署官網。(圖片來源/高雄市衛生局)

    對此,成功大學環境微量毒物研究中心主任李俊璋曾於公聽會表示,根據國際放射防護委員會(ICRP)制定的生物有效劑量之年輻射容許量為1毫西弗,也就是說,一年的攝取量不要超過一毫西弗,都不會對健康有影響,而且這個數據是已經將敏感群族(慢性病患者、孕婦、小孩與老人)考慮進去了,之後政府再根據國人的飲食習慣,反推出每個食品可容許的數值,並將數值稀釋數倍,最後得到的才是政府公告的輻射容許量,所以能進口、通過檢測的食品,其實真的很安全。



    未來,政府除了該做好完整的風險評估、確認人民食用無虞,最重要的還是要加強風險溝通,讓人民理解制定這些數據的背後意義。

    黃宜稜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