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好吸睛!花蓮羅山首座竹製公車亭 足擋16級陣風

    2021-08-04 15:54 / 作者 林昕慧

    花蓮首座符合耐風設計規範的竹製公車亭出現在富里羅山社區,宛如一座裝置藝術品相當吸睛,居民多元利用竹林,建置全台最大的社區型竹炭設備,並以建築方式把竹藝帶進生活。




    圖片
    花蓮首座符合耐風設計規範的竹製公車亭出現在富里羅山社區。(圖片來源/中央社)




    羅山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黃英明今天表示,富里鄉羅山村內種有超過60公頃以上的竹林,過去曾是生產斗笠、竹筍、建材的產地,由於產業變化及人口外移,多年來竹林早已任其生長而無管理。



    為了解決竹林雜亂叢生的問題,近年羅山社區尋求農委會等單位協助,取得經費後疏伐老舊的竹林,並建置一套全台最大的社區型竹炭設備,可生產竹醋液等產品,讓竹林的使用有了新的方向。



    黃英明說,除了竹炭的應用之外,社區居民也集思廣益,希望能重新運用天然竹子資源,因而陸續舉辦各項竹藝工作坊,也到南投竹山、草屯等竹產業重鎮考察,試圖找出社區竹產業的發展方向。



    國內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3級警戒前,羅山社區發展協會邀請來自南投竹山的竹籟文創團隊來到羅山,舉辦工作坊,透過實作的方式將竹編應用技術傳承給地方居民。



    黃英明說,社區居民將所學立即應用,打造花蓮第一座符合「耐風設計規範」的竹亭,也可算是工作坊的成績展現,也為一些趨於沒落的在地產業帶來希望與遠景。



    羅山社區竹製公車亭採用竹材、金屬、水泥等素材,陽光透過竹編屋頂灑落下來,宛如一座裝置藝術品。黃英明指出,為使其更堅固能承受颱風侵襲,特別使用玻璃纖維來強化結構,這種運用在船舶、蓄水池的高科技材料兼具輕巧及張力,讓竹亭足以抵擋16級以上的陣風,也讓社區居民在製作的同時增加知識。



    黃英明說:「雖然東部地區的竹產業,不論是在價格或是利用效率上都無法與西部相比擬,然而我們的優勢在於擁有充足的原始材料。」



    黃英明說,竹子是全世界最大的「草」,如何重新使用祖先千百年來就在運用的自然素材──竹子,再度回到日常生活中,透過這次的竹亭,讓大家看見竹子既美觀也可以非常堅固實用。




    林昕慧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