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人力銀行」旗下的「104玩數據」近期公布一份數據,該數據取樣29萬筆薪資資料,經分析後,不分產業、職務、年資,2021年全體62個產業平均月薪新台幣4.2萬元,其中「22個產業高於全體平均」,「40個產業低於全體平均」,形成「多數產業低於『平均數』」的情況,讓不少網友自嘲「抱歉,是我的薪資拖累大家了」。
104玩數據釋出的這份資料依照各產業平均月薪情況,分成「遙遙領先群」(平均月薪高於4.5萬元)、「小幅領先群」(平均月薪落在4.2萬至4.5萬間)、「小幅落後群」(平均月薪落在4.0萬至4.2萬間)、「中度落後群」(平均月薪落在3.5萬至4.0萬間),「大幅落後群」(平均月薪低於3.5萬)。「遙遙領先群」包括熟悉的電腦及消費性電子製造業、半導體業,以及鞋類/紡織製品製造業、投資理財業、軟體及網路業、金融業等。
至於「小幅領先群」則包括運輸業、建築或土木工程業、精密儀器及醫療器材業、電子零組件業、保險業、化學製造業、不動產、電力機械設備製造業、廣告行銷∕傳播經紀業、育樂用品製造業、法律服務業。
在「小幅落後群」、「中度落後群」和「大幅落後群」中,出現被我國政府歸類在服務業類別的產業,以及被認為是「傳統產業」的產業,如建物裝修和空工程業、橡膠業、水產養殖業等。
根據104玩數據的資料,婚攝及美容美髮業與餐飲業皆被分在「大幅落後群」。這些產業多屬於中小企業甚至微型店家,除非是支撐這些產業的關鍵技術掌握者,例如廚師、設計師、攝影師,否則一般員工的「可替代性」在老闆眼中相對高,造成不願給較優渥薪資的待遇,且容易被剝削。這點同樣反映出台灣服務業的悲哀以及轉型挑戰。
而這份資料道出我國自從進入需要核心產業,帶動主要的經濟成長的「後工業時代」後,以「稀有性」、「高度專業暨技術門檻」作為劃分高低薪的分界。不過,光有前述兩項或許不夠描述不同產業間的薪資落差成因,若加上「與科技發展」相關,便能拼湊出些成因面貌。在此前提下,顯示出「與科技發展」越高度相關的產業越有機會取得高薪。
另一方面,薪資亦反映一定程度的「價值期待」——「老闆預期這份職務能為他創造多少『產值』」,「老闆又願意為這份職務,付出多少『成本』」。
事實上,「低薪現象」之於「隱藏工時」高的產業別而言,例如餐飲業,道出薪資本身是否「真實」的疑問。原因在於,計算工時通常是計算顯而易見的「勞動工時」,對於前置作業多的產業別而言,進行前置作業的「隱藏工時」不容易被算入「勞動工時」(或許有少數佛心公司會)。勞工手上實際拿到的薪資,不見得與其工時成正比,低薪產業的從業人員更容易有這種勞動與報酬不相等的違和感。
此外,薪資會因為職務角色、年資、以及個人條件而不同,不過同時受各產業是否獲利、獲利能力本身以及「產業能見度」等三項因素影響。舉例而言,根據資料顯示,上市櫃公司的員工薪資成長幅度較一般公司行號為佳,分析原因是「獲利可觀」。
低薪現象在現今台灣已是普遍(歐美亦是如此,歐美甚至開始出現「學科專業」決定高低薪、有無工作的現象),看完統計數據亦是令人灰心。然而,當我們試著剖析「薪資」這項帶著「產值期待」的具象後,不難發現當中有些部分是把握在自己手中,充實自己能力、等待機會,依舊是低薪浪潮中,人們能夠躍出海面,展現自我光環的根本。
(本文為合作專欄,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