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杜丞蕓醫師專欄|人間美味「四神湯」,讓大病初癒老太太一秒恢復元氣

    2020-06-19 10:18 / 作者 杜丞蕓

    「四神湯」是由芡實、蓮子、山藥、茯苓四味中藥,再加入豬肚燉煮的藥膳湯方,具有健脾和胃、補腎利濕的效果。原本應該為「四臣湯」才是,但是閩南語的「臣」和「神」讀音一樣,於是將錯就錯,逐漸變成了「四神湯」留傳下來了。


    「四神湯」是由芡實、蓮子、山藥、茯苓四味中藥,再加入豬肚燉煮的藥膳湯方。(圖片來源/中醫養生的智慧)

    「四神」原本叫「四臣」,是江南民間的傳統藥膳

    「四神湯」是江南民間的傳統藥膳,幾個月以前,一位萬福金安、吃遍大江南北各式高級料理的上海老太太生病了,進手術房開刀移除腫瘤,所幸結果順利人身平安。但是動了刀以後的老太太,這也不想吃,那也吃不下,把孝順的子女們急死了。



    「杜醫師怎麼辦?主治醫生說要好好吃才能恢復啊!」「那給老太太準備個開胃補氣、增強免疫力的四神湯吧!」芡實、蓮子、山藥、茯苓各20克,再加300克的豬肚一起下去熬煮,因為豬肚「以形補形」能補脾胃。熬湯的時候,旁邊要記得準備一小杯米酒泡少許當歸啊!起鍋倒入湯碗時,加入一茶匙當歸米酒,再灑點胡椒鹽,恢復精神體力的四神湯就這樣端入病房,給老太太補一補。不到七天一個禮拜,老太太已經笑嘻嘻吵著要吃上海小排了。

    四神湯可以開胃補氣、增強免疫力

    懂吃的台灣人,為了讓「四神湯」更加美味,加入了有當歸味的米酒,酒能活血行氣,當歸可以養血補虛,不僅讓四神湯香氣更濃郁,湯頭也更甘甜。相傳「四神湯」的由來,與乾隆下江南有關。



    清朝時期,自稱為文治武功的「十全老人」乾隆皇帝,為探訪民情從京城南下,配有四位大臣24小時隨侍在側,由於舟車勞頓又加上日夜操勞,結果竟然先後病倒了。這位皇帝挺著急的,趕緊下令重賞良醫妙方,結果有位高人前來把脈後一瞧,哎呀這只是單純的水土不服、脾胃氣虛造成的,所以他開出「芡實、蓮子、淮山、茯苓燉煮豬肚」的簡單藥方,沒想到四人服用後很快轉好,乾隆龍心大悅,昭告天下「四臣,事成」。這絕對是最完美的結局,因為臣子們不用擔心食物是否被下毒了。



    從此這便宜美味又補身的「四臣湯」就在民間廣為流傳開來,尤其是閩南一帶。而同樣身處濕熱氣候的台灣人,也愛用這藥膳來調理身體,尤其是脾胃氣虛、身體瘦弱的老人、食慾不振、怎麼吃都長不胖的小孩。這道藥膳平補氣血又不上火,男女老少、大人小孩都適用,被稱為「四神湯」絕對是名至實歸。

    為了讓「四神湯」更加美味,加入了有當歸味的米酒,不僅讓四神湯香氣更濃郁,湯頭也更甘甜。

    台灣氣候濕熱、適合以「四神」調理身體,專治脾胃氣虛、食慾不振

    《神農本草經》將藥分成「上藥、中藥、下藥」三種,分別為「君、臣、佐使」,但是用藥須合乎君臣佐使的平衡,並不是將中藥分為優藥劣藥的意思。而「四神湯」裡的四味藥,雖然不是治主病之力的「上藥」,卻是具有輔佐之功的「中藥」,對於扶正體質特別有效,對於不是真的生病,而只是體弱勞累者有助益,一般健康的人吃了也不會有副作用,所以才會廣受歡迎。



    就像方言一樣,「四神湯」隨著華人移民流傳到各地,也開始有各種在地化的不同版本。廣東人很愛四神湯,除了拿來與排骨煲湯加一堆料之外,也會簡單作成甜品食用。東南亞人也懂四神湯,會與綠豆同煮做成點心,或是簡易版的四神湯像是薏仁水,隨時喝上一口倍感清心。



    雖然醫女我左擁右抱各種中藥,也會在美國自己煮四神排骨湯來喝一解思鄉愁,但是每次回台灣,必定還是要上街吃上好幾碗的台灣美食「四神湯」。為了增進口感及成本考量,「四神湯」也常常加入薏仁,對於身體容易濕氣重的人有助於排濕;去芯的蓮子沒有苦味,對於容易天熱心煩的人,也有養心安神的作用。有人用豬肚、也有人用豬腸,雖然四神湯很費工,但是台灣的優質豬肉、加上當歸米酒的加持,肯定是好吃到連舌頭都要吞下去!你說是不是?

    杜丞蕓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