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今(6月9日)新增7萬2921例本土病例,確診中新增211例死亡個案,為新冠肺炎疫情以來新高點。繼6日新增一名15歲國中男生不治死亡,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再公布國內第二例青少年死亡病例,個案年紀17歲,有慢性疾病,從發病到死亡短短2天。
指揮中心今公布國內新增7萬2967例新冠肺炎確定病例,分別為7萬2921例本土個案及46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575例中重症病例,以及211例死亡個案,雙雙創下有疫情以來的新高。
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說明特殊死亡病例,一名17歲男性本身有神經系統等慢性疾病,5月30日出現咳嗽、痰多、呼吸困難、嗜睡、意識不清等症狀,送急診後發現血氧、血壓偏低,PCR檢測陽性,院方緊急插管並裝上呼吸器,送進加護病房。後續診斷出肺炎合併呼吸窘迫,最後因敗血性休克和多重器官損傷,不幸於6月1日病逝,成為國內第二例青少年(13-18歲)死亡個案。
根據指揮中心的統計,國內累計4例青少年重症病例,其中2死,除了今增死亡個案為肺炎,另一位死亡為確診解隔後爆發心肌炎而過世。另有2人併發肺炎。
至於新增575例中重症個案,值得關注是年齡最小的5歲男童,在4月30日確診、並順利康復後,5月26日再度出現發燒、噁心、嘔吐、腹瀉等腸胃道症狀,且有結膜發紅情形,在診所就醫服用退燒藥後卻持續高燒40度,甚至連續高燒7天,直到6月2日赴醫院檢查,超音波顯示心臟冠狀動脈擴大,高度懷疑是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IS-C),後經住院治療,已於7日出院。這也是國內第二例MIS-C個案。
羅一鈞在疫情記者會上再度提醒,孩童感染新冠肺炎並康復後,若仍持續發燒且出現腹痛、腹瀉、嘔吐、皮膚出疹、眼睛充血以及頭暈等任一症狀,應立即就醫,尤其像這例個案發燒到7天滿久的。另,羅一鈞提醒,接種一劑疫苗可降低MIS-C風險達九成,各國報告從90%至97%都有。
此外,針對死亡率攀升質疑,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疫情剛起來報出來的數字會低估,因為確診案例可能剛發病,死亡個案相對較少,若以每百萬死亡數為計算母數,無法反映當下情況。而當疫情發展到一段時間,確診數跟發病日趨於一致時,致死率也會相對一致,若此時再重新以發病日或確診日計算死亡率,又會被說是校正回歸,統計數目都有侷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