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足賽淘汰賽至今,出線2場靠PK(罰踢)分勝負,而日本與西班牙都在罰踢中吃了大虧,足球大數據統計公司InStat,曾於2019發表統計與結論分析,「教練要全權決定罰踢球員及射門方式,如果有球員主動要求上場,教練應分析情緒,如果呈現亢奮或筋疲力盡,就應該阻止上場。」
InStat這項統計,包括近10年各地職業聯賽,超過10萬次的12碼罰踢,除記載球員左右腳習慣外,還分析踢球腳法,結果顯示,使用「腳背」球速比較快的勁射,成功率不及以「足弓」部位,讓腳掌平行接觸球面的掃射,另外,選擇中間位置射門時,容易太高飛出,或是打中門柱,建議要以兩側為目標較佳。
此外這項數據搭相關變項後,得到結論是「30歲以上」、「前鋒」和「慣用左腳」球員,進球率都明顯高於其他球員。
此外提升進球率的建議還包括:射球視線應看守門員而非球、助跑多於5步,不要裁判吹哨後急於起步,另外,互射12碼PK大戰時,第3輪操刀球員的進球率最低,原因可能是球隊會把越穩定的球員,越先登場罰踢有關。
世足賽進入8強生死戰,防守恐成戰術主角,而「鐵桶戰」與「鋼門戰術」全面啟動下,記取在PK戰取勝關鍵,數據值得參考。
Tremendísimo estudio de InStat en @marca sobre los penaltis. Gran trabajo infográfico. https://t.co/pWjtybqX2X pic.twitter.com/f444VCRpMb
— Luis Calabor Núñez (@LuigiCalabor) February 4,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