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名醫開講】跨性別排擠女性參賽權?運動員性別議題難處

    2024-07-04 11:29 / 作者 葉文凌
    變性人希爾茲(Nikki Hiltz),美聯社
    美國跨性別運動員搶下巴黎奧運資格圓夢!台灣林郁婷因性別生化指數而喪失銅牌!或有人以為老外偏心,或有人以為執行委員不公正,或有人以為單項運動協會不解時事。殊不知"性別議題"之爭議,恰如"統""獨"議題之於台灣,"生存議題"之於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獨島問題之於日韓。

    對於"老賊世代"而言,男就男,女就女,搞什麼男不男,女不女。對於"多元世代"而言,怎可忽略人權?但對運動員而言,不是"男子組",就是"女子組"。目前尚無"第三性組"。所以如何決定"性別"可是天大地大的事情。尤其是"跨性別"之歸屬,更是爭議不斷。

    運動名醫葉文凌教授。陳國偉攝


    生物性的性別,一般叫"性(sex)"。而加上文化及社會環境等因素影響的性別,叫做"性別(gender)"。之所以如此,因為性徵之表現由"基因"、"性腺"、"性荷爾蒙"、"性器官發展",交織而成。加上外來因素影響下,衍生出不同的性別認同。

    如果只是個人問題,誰也無從干涉,但是"運動"之於現代社會,可是牽涉到巨大利益。百公尺競速之差異僅零點零幾秒。但是金牌和銀牌的價值可不是零點零幾"元"。而其中"雄性荷爾蒙"具有決定性角色。也因此,東德時代即大量有計劃的由國家使用"雄性荷爾蒙",結果造就一大批"熊腰虎背的女運動員,成績自然力壓群雌。

    運動表現良好基礎是"雄性荷爾蒙",國際奧會即以此判斷"男""女"。且標準日益調低。即代表"雄性荷爾蒙"影響重大。但是"一刀切"的判定法,絕對是粗糙又粗暴。因為不同運動項目的"雄性荷爾蒙"差異巨大。一般而言,爆發力需求增加的運動,"雄性荷爾蒙"也會較高。所以,誤"砍"正常女性絕不是不可能。

    今日葯檢在各種運動比賽均是必然。一旦陽性,結果往往是災難性的。相較於"性別判定",葯檢是更受矚目的焦點。而兩者均和"雄性荷爾蒙"家族有關。如何在運動表現和避免爭議中平衡,這其中需要精緻的操作,以及精準的情報搜集。而核心問題是國家機器的介入層級和深度。當主政者只重剪彩,不重耕耘。當主政者只能四處拜託長官時,我們的運動員真的只能四處"爆雷",不停的留失辛苦得來的獎牌。我們支持郁婷的任何決定,但必須告訴他,線劃在何處。大人們,聽到了嗎?(作者為台灣運動醫學會前理事長葉文凌 教授)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