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獨家】完成太陽花學運留下的缺憾 林飛帆返台後首先要做這件事

    2019-03-17 23:13 / 作者 徐子晴

    今年是太陽花學運5週年,政局詭譎多變,太陽花世代的年輕人漸漸再次對政治不存希望。《太報》獨家專訪當年的學運領袖林飛帆,請他分享在英國所見所聞,以及個人的未來規劃。完成進修回台灣的他,有可能投入選舉改變局勢嗎?






    當年學運召喚了許多年輕世代上街頭,經過民進黨執政、國民黨再崛起,有許多人又對政治感到失望,要怎麼再召喚這些年輕人對政治的熱情?



    運動的能量本來就起起伏伏,這是一個常態。其實像318那樣大規模的集結,那才是一種運動的特例啊!很多人看到318學運最光輝、萬人空巷的情景,對運動的想像就停留在那個畫面,好像就是要50萬人上街,要多少人每天在街上聲嘶力竭,那才叫運動。但實際上並不是這樣。在318之前我們花了好幾年時間在各個不同的地方做組織串連,從很少數的群眾開始慢慢累積和培養。



    在社會要尋求支持者是一件困難的事情,需要拿捏說話的方式,一般人要能感受到你所感受的,最後才會到願意一起站上街頭。這個過程很長又很慢,是不斷再累積的過程。從318學運到現在,不少民眾對體制非常的無力,或是覺得這個能量沒辦法持續,我覺得這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回到更根本的問題,要怎麼找回連結群眾的那種動能,還是需要一步步去做組織的這種耐心跟毅力。



    聽起來你對台灣局勢很擔憂,想在這個時刻做些什麼事嗎?



    我回來後和很多朋友碰面,大家對這個局勢都很擔心,很難預估一年之後台灣的政局會長成什麼樣子。(笑)我們討論集中在要完成從318學運談到現在的兩岸監督機制。



    對我而言,這是比較重要的議題,當年2016年民進黨政府執政後還沒有做到的事,其實在任期最後一年應該儘快完成。先把台灣民主的防衛機制先建立起來,未來在兩岸事務上,若要進入政治談判的時候,還有一個民間能夠監督或把關的可能性。希望至少能在立法院這個會期,或是接下來的半年到一年的時間,把該補的洞先補起來。



    從政是你未來的選項之一嗎?



    其實我一直都覺得我跟政治的距離沒有很遙遠啊(笑)!要看你怎麼定義政治,我在318學運最大的感受,就是政治並不只是代表參與選舉、投入選舉才叫政治。我們對政治的想像應該要更寬廣一點,像是透過運動組織介入政府政策,嘗試連結更多群眾,透過群眾形塑輿論壓力去影響政府,這其實是很重要的政治過程。



    我花比較多心力在念國際關係,想要在國際上跟不同的人來往、談台灣的議題。我覺得這也是一個政治的過程,怎麼去影響其他不同國家的人,不管是左派右派,進步保守,怎麼讓他們理解,跟台灣之間在價值或地緣上可以合作的可能,拉出一條新的論述軸,而不再是傳統獨派的論述。我因此接觸到國外的智庫研究員、政府部門官員,或是年輕運動者,我覺得這些就是很進入政治的。



    我對政治的定義,跟是不是投入選舉,沒有直接的關聯。我在做的事情都是回歸到政治,其實就是政治的本質。



    參選也是政治的一部分,未來會考慮嗎?



    不想講不排除,因為這樣標題就會說我不排除投入選舉(大笑)。應該說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戰鬥位置,其實這幾年我還在摸索,什麼樣的戰鬥位置比較適合我,又能夠讓我關心我想關注的事情。



    坦白說,到底是不是要走選舉這條路,我還沒有很清楚的答案。



    你在國外這些年,有沒有較為印象深刻的經驗?



    我出國時剛好是最糟糕的時刻,當時英國要脫歐,大家都在崩潰(笑)。出國前會覺得西方好像政治討論比較踴躍,但是我最大的收獲是,其實台灣某種程度在公共討論上跟西方國家是不相上下,這點是台灣還不錯的地方。



    比如說從318學運前一直到現在,在日常生活中對政治的討論,或是一些大小講座,大家參與還是算蠻熱烈,台灣人基本上都還算是願意討論、參與政治。我在英國參加過很多工黨或是NGO辦的活動或講座,當下的感覺是台灣真的沒有比較差。台灣已經慢慢進入在各種多元價值可以互相討論的氛圍,在整個公民社會的發展上算是很好。



    很多年輕人對未來憂心忡忡,不知道可以做些什麼來改變現況。你會給大家什麼建議?



    (陷入長考) 比較難講是建議,應該說每個人在不同位置上,都有他的機會和限制。像島國前進就有很多志工,他們也都是上班族,但是他們願意在下班後或是假日願意撥一點點的時間參加活動。他們不見得有很多時間可以投入在社會運動或組織工作上,但他可以花微薄的時間參與小小的集會。更重要的是他可以去跟身旁很多朋友聊。



    這是一個比較漫長的累積,也是一般人比較可以做的事情。我現在感受到的是,從318學運到現在,大家有期待要做些什麼事情,不會純粹把自己當成是一個被動員的民眾,而是更有主體性,願意投入更多時間在關注的議題上。坦白說,改變現況這件事,不應該是靠誰去號召,而是大家必須發自內心去參與一些事情,或是有改變自己命運的一個起心動念。



    5年過後,這樣的人有沒有變少,有沒有因為大環境而灰心?確實是有的。回過頭來,能夠真正改變社會體制的人,還是同樣一群人,持續願意投入、參與這個社會,才能改變這個社會。不然對整個大環境和情勢,大家還是會無比的悲觀吧。



     



    同場加映:

    【獨家專訪】太陽花5周年⋯島嶼尚未天光 林飛帆憂台灣民主瀕崩壞

    【獨家專訪】台北拒馬展、陳抗抗不完⋯⋯318後警察說不出的苦



     



     



     



     



     



     



     



    喜歡這篇文章嗎?

    快來媒體小農灌溉心中好新聞吧!


    徐子晴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