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著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與美國哈佛大學音樂與教育雙碩士光環,目前在茱麗亞音樂學院天津分校任教,具備多國語言力的優勢,美麗的Anita走進了我的教室,像一道陽光,活在人生勝利組的頂端,順遂的背後,低潮挫折不為人知,聽她娓娓道來,人生從逆轉勝的過程。
哈佛教育碩士、英屬哥倫比亞大學音樂碩士畢業的Anita,娓娓道來她從挫折到逆轉勝利的過程。(圖片來源/Anita提供)
經常用旅行與音樂和語言,來定義自己人生的Anita說,20歲那年,到法國做音樂進修,因為法文不好,被同學排擠,哭著回宿舍,讓她重新思考,「音樂教育,除了職業演奏生涯,還可帶給自己的人生意義是什麼?」
這個答案,一直到前往全世界的偏鄉,找到答案。
Anita表示:「我在中國看到,學生沒有樂器,是看書本學音樂;也在尼泊爾遇見,從沒看過小提琴的孩子,為了學琴,在無師自通的狀況下,靠著熱情,自學音樂的旋律節奏,眼睛都是亮的,可見只要給學生舞台,他們就有機會變更好。」
而後又在陪伴日本311海嘯和地震的孩童時,「我發現,音樂具有讓人找到內在的自己,開啟與世界連結的力量,音樂不該是少數人的特權,而是人的基本生存權利」,Anita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
在陪伴孩童學習音樂的過程中,理解到音樂的力量。(圖片來源/Anita提供)
來自優渥的家庭,父母的教養方式,卻以Nothing is impossible為信念,鼓勵Anita勇於作夢,自食其力,靠自己努力賺自己的金湯匙。
為了旅行與音樂的夢想,Anita咬緊牙根,到處工作,不放過任何機會,從在全世界旅行演奏、短期樂手、打工換宿、交換學生、國際志工、爭取獎學金到賣珍珠奶茶,什麼雜活都做過。
縱橫東西方,看到許多文化反轉的衝擊(Reverse cultural shock),在真實生活,越來越不怕失敗和失去,行李也越來越少,不重要的東西,會一直不斷拋開,包括固守的價值觀。
就這樣走了40多國,並長住在6個國家作演出和教學,「我只能Seize every opportunity,這是一個Know who I am and what I want的過程,很辛苦,卻也很值得。」
進入人人稱羨的哈佛,全世界的天才都集中在此,本以為是永無止境,人我競爭的開始,「沒想到哈佛的精神,竟然是鼓勵學生彼此合作,嘗試冒險,用自己所擁有,分享出去,幫助別人,Don’t forget to give,助人本身也是一種成功,甚至還有獎學金,鼓勵創業,影響世界」,Anita 表示。
Anita在哈佛自由校風的帶動下,不只到教育學院,商學院,政治學院,甚至還到麻省理工學院(MIT)修學分,「如果不是跨界的學習,我可能只會拉琴,透過跨出舒適圈,看到各種合作的機會,與人對話,擁有多元專長,會促使自己創新和進步」,Anita說,做跨校跨學院的交流,讓她視野大開。
Anita與國中生分享在哈佛求學,走上世界舞台的歷程。(圖片來源/Anita提供)
當年在法國受挫,因而思考音樂教育的初衷的聲音,再度在Anita心中響起,「對於帶著自己的音樂,到全世界偏鄉服務的想法,一直在召喚我,我想要用音樂改變孩子的人生與世界,看到他們受音樂啟發,而要努力進步的時刻,會很有成就感」,Anita說時,有股熱情和光彩。
Anita正式向哈佛大學創新實驗室(Harvard iLab)提案,以Music Go Global(帶著音樂去旅行)的案子,找了全世界關注於偏鄉教育的音樂家,成為合作的友伴,並獲得哈佛贊助。
Anita以用音樂改變人生為號召,「我希望送各國音樂家,到全世界偏鄉小島,做長期志工服務,用音樂陪伴全世界偏鄉的孩子,改變人生,幫助孩子,保持既可關注內在獨特創造力,又可連結外在世界的能力,最後找到人生歸屬感和定位點。」
如同哈佛大學的校訓,真理(Veritas)。
Anita,也用音樂,追求屬於自己人生的真理,從而翻轉了自己與孩子的人生命運。
(稿酬公益捐:財團法人天使心家族社會福利基金會__一起關心身心障礙孩童的家庭)
學生提問關於哈佛大學入學小絕招:
對於同學提問,如何進入哈佛,Anita認為:
1、我覺得除了成績,哈佛更看重的是,你是不是有自己故事和夢想,能不能接納不同背景和觀點的人,不是第一名,一樣可以進哈佛,他們想選得的是有潛力,能夠影響世界,而不只是功課好,會讀書的人。
2、在哈佛,永遠會有人比你懂更多,身旁的同學都是你學習的機會,大家隨時都在問問題,沒有人會不好意思提問,It is ok to fail,and it’s ok to make mistake,教授不會把你當成學生,反而把你當成可以學習的同事或夥伴,強調合作,師生是彼此共學的。
3、哈佛校長和教授常說,「不會因為你讀了哈佛,就變得很厲害,相反的,下課所學的,永遠比課堂內所學得還多,懂得與人合作,才可能成功,失敗是個進步的好機會」,Anita 回憶著在哈佛的青春歲月。
更多太報報導
移地教學X街頭風景/「夢N工作坊」讓我體會「教育最美的風景是愛」
台科學家夫婦許書淵、簡淑滿赴美33年/揭開五角大廈、NASA神秘面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