掛牌成立4年的文化內容策進院,今日迎來第3任董事長蔡嘉駿,他也是首位未曾在公部門服務、完全來自業界的董座。蔡嘉駿今(3/17)表示,文策院未來目標是協助影視音等內容產業資本化、國際化,強調韓國內容產業公司有150家上市企業,其中如Hype市值約是台幣2000億、Kakao則高達4000億,「韓劇好看、K-POP好聽背後是資本流動」,韓國模式無法複製但可以效法,文策院接下來要整合更完善政策工具,引導企業資金願意投入內容產業。
文策院成立於2019年,是前文化部長鄭麗君全力催生的重要政策,目標是以行政法人身份,促進台灣包括影視、音樂、出版等內容產業發展。首任董事長由原文化部政務次長丁曉菁出任,隨著丁於去年(2022)5月卸任後,改由同樣曾擔任文化部政次的彭俊亨擔任董事長,文化部則於本月13日透過新聞稿表示,文策院董事長將由文策院董事、台灣新媒體暨影視音發展協會(NMEA)理事長蔡嘉駿接任。
文化部並說明,蔡嘉駿曾任東立出版社總編輯、華義國際數位娛樂執行長、韓商YNK台港區董事長、韓商Hanbit Soft台港區執行長、酷瞧新媒體執行長等,包含《星光大道》、《天團星計畫PLAN-S》等曾引領風潮的節目皆是由其監製。
文策院今日舉辦交接典禮。文化部長史哲監交時表示,他上任部長後,立刻就要求文化部文創司、影視司、影視局、文策院每週一次彙報以強化團隊戰,對於文策院他期許不要有行政部門流氣,台灣內容產業如今必然要面對資本市場,更期許蔡嘉駿能把在韓國的經驗運用在文策院上。
蔡嘉駿則表示,他的經驗包含漫畫、影視、行銷、影視投資、OTT串流平台,當時他在經營OTT失敗後,體認到難靠單打獨鬥求生存,所以成立NMEA協會讓產業界人士定期交流,他過去也常評論內容產業議題,如今擔任董事長,可以說是「球評真的下場打球」,上任後首要任務除了習慣行政法人運作方式外,也會馬上拜訪大型法人機構、創投公司、金管會等單位。
蔡嘉駿強調,文策院接下來2大重點是資本化與國際化。「沒有人不想贏韓國,但台灣坦白說短期不可能。」他說明,韓國內容產業公司裡約有150家上市企業,台灣只有10幾家,且其中7、8成是遊戲公司,等於影視、音樂有上市的公司只有2、3家,而韓國像旗下藝人包含BTS防彈少年團的Hype公司,市值約是台幣2000億,日前與其爆發收購戰的Kakao集團,市值則高達4000億,台灣就連文化部預算也完全追不上,「韓劇好看、K-POP好聽是表象,背後是資本流動」,如果資本差距沒有拉近,內容製作不可能拉近。
蔡嘉駿認為,韓國模式無法完全複製,但有可以師法之處,尤其是政府如何透過政策工具讓大型企業資金進入,韓國娛樂產業背後都是三星、LG、電信商等大企業主導,他也正和文策院長李明哲及文化部討論,如何讓企業資金願意投入, 除了投融資工具外,還包含跨部會的減稅政策,有完整配套才能吸引企業。
對於目前具體構想,蔡嘉駿則進一步說明,除了跨部會討論讓企業可以投資抵稅外,未來也會找金融監理機構討論,內容產業上市、上櫃的門檻是否能夠放寬,同時要結合會計、法律專業機構,協助加強公司治理,「不然大家常常都只是努力想把片拍好,但都沒把帳管好。」
對於資本化的必要性他則解釋,內容產業的常態是拍10部片只會有1、2部賺錢,但這1、2部的收入可以抵過全部的虧損,因此必須有足夠產製規模,但台灣多是小型甚至微型公司,2、3年才能拍一部片,「這部虧錢就沒有下一部」,韓國公司銀彈充足下,可以規劃10年拍100部,只要5部賺錢就會回本,因此台灣要更完整政策工具,讓企業端認為拍片有獲利可能,才會認真長期規劃投入,「不然現在就只能算是樂捐而已。」
他也強調,全球娛樂產業背後都是科技業,除了因科技業有較高的資本額外,也因比起傳統產業、製造業能更快速全球化,如Netflix經營10年就擁有200國市場,這對本地創作者是考驗,當觀眾可以用便宜價格,看到海外單集製作費破億的戲劇時,本土業者很難與之競爭,而像韓國政府面對全球化時,一個選擇是培養本地的巨型企業,另一個就是讓外商如入無人之境,兩相比較下培養本國企業,至少還能課稅、監理。
蔡嘉駿另外指出,韓國透過20、30年的政策規劃及人才培養,產官學合作成為內容生產重鎮,另一方面,全世界娛樂媒體的跨國公司,亞太總部都在新加坡,除了英文能力以外,另外就是避稅、投資減免,新加坡是有意識地選擇成為跨國器企業營運重鎮,韓國、新加坡有清楚設定目標,台灣接下來也希望能更集中政策、確立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