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拉姆是一位幼兒園畢業,即將上小學的小男孩。布拉姆的異想世界,述說了布拉姆從尚未進入小學之前,對上學充滿了嚮往,期待自己當個發明家,能夠發明火箭。直到真的入學之後,認為自己不會是發明家,做什麼都錯,變成討厭上學,詐病不上學,甚至逃學的心路歷程。這樣的心路歷程,想起來令人感傷,荷蘭人的幽默卻讓人心疼地開懷大笑。
這是一部我最常推薦給認為小孩好動不專心很難馴服的老師與父母的電影。不過,許多大人看了電影之後,不一定會有共鳴,他們說:「這布拉姆是小天才,很聰明啦!我家那個小搗蛋,有這麼聰明就好了!」
我總會提醒大人:「如果我們只看到布拉姆所做的事、所惹的禍,若我們沒有透過電影,聽見布拉姆腦袋裡的奇思幻想,我們還會認為布拉姆是小天才嗎?當我們面對家裡一再闖禍的小搗蛋時,有聽到他腦袋裡的聲音嗎?」
談到理解孩子,一定要提到那脾氣如聖母般陽光充滿的布拉姆之母。
電影一開始,便是一樁又一樁布拉姆惹各種禍的鏡頭:刷牙可以刷到壓垮布簾,手機可以掉到馬桶裡去,拿吸塵器吸媽媽的長髮,吃早餐一再翻倒牛奶,甚至後來詐病在家不上學時,把保麗龍搓成一小球一小球,撒了滿地⋯⋯而母親竟然都毫不動怒!她依舊微笑地問孩子:「你這樣有覺得好一些了嗎?」聽到這句話,真想高喊哈利路亞!
但是即使如此正面的母親,最後仍不敵老師一再地抱怨孩子上課不專心,作業無法完成,程度可能跟不上全班同學等等警告的話語,最終還是步上對孩子的課業緊追不放的凡母之路。
其實,布拉姆的導師是一位盡責的好老師。
他只是因為教學多年,相信自己的老經驗,謹守傳統的教學方式與態度,而失去了彈性。他要總是動個不停的布拉姆不要動,要腦袋充滿問號的布拉姆上課就是要兩眼直視老師,責罵布拉姆發言沒有先舉手,即使他的答案是對的,處罰不動很痛苦的布拉姆不准下課,甚至侮辱他是小貝比,把他趕去幼兒園⋯⋯這些對待方式是不是好熟悉?不也經常在台灣的教育現場出現嗎?
布拉姆這樣說他的導師:「老師總是對我生氣,總是對我說不好的話⋯⋯老師認為我很笨,認為我是故意找他麻煩⋯⋯老師不知道說好話很重要,人的腳就是要動的⋯⋯」
孩子的心眼是清明的,誰肯定他,他便愛誰,反之亦同。
當導師腿骨折之後,來了一位年輕的代課老師。代課老師發現了布拉姆的特質,以完全不同的方式面對布拉姆。
老師讓布拉姆動!不僅動,而且動得有價值!讓布拉姆成為學校的小幫手。在課堂中,穿插肢體活動,同時不特別標籤布拉姆。
當全班同學都寫慰問信給腿骨折的導師時,布拉姆沒寫。代課老師希望勸布拉姆寫,老師是私下把布拉姆叫到一旁勸他,即使布拉姆依然沒有接受,老師也只能作罷,完全沒有強迫。這樣的過程,是如對待一位成人般的尊重,觀影時,我深深被打動。
一直到布拉姆在好朋友的說服之下,樂意為導師烘培一個蘋果派,一起前往導師家道歉,完成任務之後,代課老師興奮地把布拉姆高高舉起轉圈圈,在那一刻,我知道這位代課老師完全得到布拉姆的心了!
導師骨折的事件,看似是布拉姆害的,可是,許多小朋友在看完電影之後,都站在布拉姆那一方,他們認為是導師自己不問清楚事情原由,又自己不小心太大意才摔跤的。所以,電影最後布拉姆唸出他寫的道歉信,內容是「⋯⋯我不是壞蛋,有時候我很棒,相信我,對我好一點⋯⋯」。我相信台灣許多大人一定看傻了眼,無法接受看似毫無悔意的道歉信:這哪像是道歉信啊?是不是該(在大人的指導下)重寫啊?
是的,當我觀看這部電影時,腦海裡一再出現的疑問與悲傷是:這些情景,如果發生在台灣,會是什麼樣的後果?丟球丟到老師的頭?脫老師的褲子?間接害老師骨折?這樣的孩子,如果是生長在台灣,上台灣的學,又會是什麼樣的劇本呢?我只知道,絕對不會是「布拉姆的異想世界」這樣的劇本,更不會出現總是讓我看得眼眶泛淚的最後一段話:「上學讓我學到我就是我,我是布拉姆,布拉姆貝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