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為他們只是膚淺地沈迷在不切實際裡?迷妹心理學,其實比你想像的深廣許多。
首先,來談談迷妹透過追星而完整自我認同的歷程吧!
人類要發展出完整的「自我認同」,往往從有崇拜對象開始,因為對這個人有喜歡的感覺,會想接近對方,就會不停地觀察對方的一切,接著透過觀察模仿、複製對方的舉手投足,一言一行,來貼近自己喜愛的角色。
喜歡的對象穿戴了什麼配件?迷妹也跟著買
喜歡的對象讀什麼書?迷妹也跟著讀!
喜歡的對象聽了什麼音樂?迷妹也跟著聽!
總之透過和對方做著相同事情,表面上看似只是無知的模仿學習,事實上改變個人內在歷程正在發生。
學習,往往正是從模仿開始,這未必是壞事。
因為模仿後,才有機會內化,延伸成個人內在,使其有機會反芻深化,再轉為個人外在表象的樣貌,最終進而產生個人獨特的身份認同。
許多人崇拜自己的父母、師長,就像每個孩子,都可能是父母的小粉絲;而有些人崇拜偉人、成功人士,跟著他們選擇一樣的生涯路徑,透過這模仿學習,個體都會逐漸衍伸成為自己的樣貌。
迷妹的崇拜對象,實質上與他人沒有不同,迷妹們也透過這一個歷程,完成自己的認同發展。只要他追逐的對象不太驚世駭俗、背離社會準則,一般來說並不會造成太嚴重的困境。
類似「只要他愛上一個好人,他自然能成為一個好人」這樣的概念!
而往往許多人對迷妹還有一個迷思,認為他們八成都是缺乏人際互動能力的人?這恐怕是個嚴重的認知偏誤了!
你看過迷妹群組嗎?或是相關社團?
事實上,你會訝異這些群組內將「社群連結」與「社會貢獻」的精神,發展得淋漓盡致!
阿德勒心理學認為,「人只要活著就會想追尋自己的認同價值與團體歸屬」,而事實上透過二次元或三次元的追逐,迷妹們能強烈地感受到自己在同溫層裡,完整的團體連結與歸屬。
大家講著相同的語言、分享相同的愛好,那些在現實生活中未必能自在侃侃而談的內心念想,甚至連家人都無法理解的話題,都得以在群組內不受批評、不受責備的被完整接納。
許多人礙於現實生活中的角色與身份,無法自在向他人吐露自己的喜好,在群組社團裡都能被好好聆聽,一一釋放!
「我推」(支持的藝人)一有最新的情報,不論是要登上哪一期最新的雜誌封面?還是新發佈的電視、電影,在同一個群組內永遠不漏接。
迷妹們靠著彼此的資源相互扶持,只要團體的凝聚力足夠,所有人都是像是落在安全的網上,能被一一接住。
不僅如此,迷妹透過追逐自己喜愛的對象,不停激盪出各式能力!
那些語言能力、科技能力好的迷妹們,努力用愛發電,上一分鐘才直播的生肉影片(沒有翻譯字幕的影片),迷妹在短短數小時內火速完成中字翻譯,key 上字幕,上架平台!
那些網路搜尋能力好的迷妹,也能快速找到「我推」過去所有演出與新聞,讓「他的過去我依然來得及參與」!
熱血的迷妹,還會把出演頻率較小的影片,剪成CUT(專輯),供大家最有效率的方式貼近我推。
所有的隱藏技能如同遊戲破關一樣地逐漸「解封釋放」,一樣一樣地貢獻在相關社團裡,試問,有什麼比透過因自我能力而產生出的貢獻,更能令人有存在價值感?
或許,這些影片、截圖在形式上有「侵權」的疑慮,然而多數的迷妹們都是無私在付出的。
大家為的不是什麼實質的報酬,只渴望自己喜歡的事物可以在第一時間被看到!也渴望和自己有相同喜好的人,能與自己一起共享的成就。
若說這不是「社群情懷」,那什麼才叫社群情懷無私奉獻呢?
迷妹心理學,其實質內涵比大眾理解的更為豐富且多元,有連結感、能力感、歸屬感,甚至是...期待感!
這個期待感,代表迷妹們可以擁有對未來的盼望,想著自己喜歡的藝人可能有新演出,新表現,便能存有對未知的未來一種可能性、一種希望。
哪怕這只是不切實際的盼望,都是注入生活的正能量,在疲憊生活裡注入的「勇氣感」,讓自己有力量去面對日復一日的不變日常。彷彿是心靈綠洲,為每日的繁瑣枯燥帶來新鮮變化。
勇氣,代表對未來有相信的可能。
相信未來可能不同!相信現在的困境可以被克服!
迷妹心理學,追的是天上星,也是自己的心!
透過自我認同、與他人連結,共創歸屬與貢獻,帶來生命的冀盼感,透過寄託帶來一種心靈平靜,同時也是自我超越的歷程!
迷妹在追星的過程,其實正是追逐自我實踐的淬煉之路。
所以別說追星是自我沈淪了,因為正向追星,不止刺激社會經濟,更有益身心健康,是達到身心靈三者平衡的絕佳路徑。
(本文為合作專欄,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