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集主題在談的是「愛」這個文化上的概念,背後的生理運作機制。 . 照顧者究竟是怎麼跟新生兒產生那麼深的連結的呢?科學家Ruth Feldman研究兩個重要的生理運作機制:催產素的分泌,和杏仁核的活化程度。
催產素又稱為愛的賀爾蒙或是擁抱賀爾蒙。在育兒上,過去一般認為母親體內的催產素分泌,是母親之所以會強烈地關注新生兒、喜歡靠近他們、照顧跟回應他們、與他們積極互動的生理基礎。而杏仁核的活躍程度,則與偵測新生兒是否有危險的警覺性有關,因為杏仁核掌管的是恐懼的情緒,越活躍,對危險訊號就越敏銳。
Ruth Feldman的研究發現,不管是異性戀伴侶中的父親,還是清一色男性的同志家長,即使是男性,只要是捲起袖子為嬰兒做各種事情,照顧他們、餵他們、幫他們洗澡......,只要這個男人選擇積極地投入嬰兒的照顧,他們的催產素分泌一樣會被啟動,男同志家庭中的主要照顧者,杏仁核和異性戀家庭中的母親一樣會被活化!
Ruth Feldman在紀錄片裡傳遞一個非常重要的訊息:
與嬰兒的連結,有生物性內建的機制,不只是女性,男性也是一樣的!
Netflix紀錄片《BABIES》揭露許多爸媽不知道的科學研究。(圖片來源/Babies Netflix'粉絲專頁)
不過很可惜的是,關於杏仁核的活化,也就是通常媽媽都會在半夜聽到嬰兒的動靜而醒來,維持警覺,而再也不知道一覺好眠為何物這件事情,在紀錄片中僅僅提到男同志中的主要照顧者也會像媽媽一樣,但卻沒有著墨異性戀的父親是否會因為有了媽媽在,杏仁核就非常放心地不會活化起來。這實在是踩到太多母親深夜痛苦萬分的痛點!
於是,網路上就有「一個研究結果,各自表述」的論戰。有些站在頌揚讚嘆母性天生的角度,有些站在性別平等呼籲男性站起來的角度。
各自有憤慨的女性同胞們,以及藉機遁入生物機制中表示要繼續睡好睡滿的男性同胞們,在臉書相關評論裡寫下各式各樣的留言。而我印象最深刻的,其實是紀錄片中的一個畫面。一對美國的非裔父母,半夜凌晨兩點多的時刻。餵母奶的媽媽和寶寶醒著,爸爸就在一旁,沈沈地打呼。
我其實想和新生兒的父親談一談的,是你們的愛情,你跟你太太的連結。我不知道那個黑人媽媽在想什麼。我也不知道,你的太太,在那樣的時刻,心裡想的是什麼?你知道嗎?
(示意圖來源/PIXABAY)
其實,你以前愛的那個小可愛,你在結婚典禮上看到的那個漂亮女人,還是在這個生了孩子、身材走樣的身體裡面。即便孩子改變了她,也許讓她變得多操煩和強迫症。即便成為母親給了她很多掙扎,也許她突然覺得日子裡有好多她得做出的妥協,和不快樂。即便成為主要照顧者的生活,讓她經歷了人生從來沒有過的挫折和壓力,情緒像雲霄飛車。
你知道嗎?有一點是沒有變的。她其實跟以前一樣,是很需要你的。有可能,她比以前更需要你,或,她對你有了新的需要。
她可能需要你了解當媽媽的許多心情和感受,需要你肯定她為了當媽媽所作的許多努力,需要你支持她做一個母親的各種需要和決定,需要感覺到你喜歡她和被她吸引,需要你照顧她、跟她並肩作戰。她可能希望你不讓她感到被拋棄和孤軍奮鬥,希望在她最需要你的時候,可以依靠你。
生物性的機制上,是沒有限制的,沒有什麼生物性上的困難,顯示為男性無法突破,有的,只是你的選擇。
最關鍵的時刻,不見得只是在你把錢拿回家的時候。最關鍵的時刻,說不定是在你一手包辦了大小事情,叫你老婆閃邊站的時候,說不定是在你輕輕地起身,接手抱過小孩,要你的老婆回去睡的時候。
而這些還自動地增加了你的催產素分泌,讓你跟你的孩子有比你和你的父親更深的連結,不會像你跟你的爸爸一樣,對話只有「吃飽了沒」、可能永遠不確定彼此今年到底是幾歲、生日是哪時候,只是兩個同姓、然後長得像的人。
三贏,不是嗎?贏了愛情,贏了親情。
還贏了你自己,你能成為的父親和丈夫,你能成為的男人,比你自己以為的多。
(本文為合作專欄,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更多太報報導
作為孩子的主要照顧者,當你在情緒的浪裡,會找誰說說話呢?
你終究得想一想死亡,說給孩子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