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名醫開講】17歲羽球天才殞落可以預防的嗎?

    2024-07-01 20:57 / 作者 葉文凌
    中國17歲羽毛球選手張志傑。圖片取自X@BadmintonDjarum
    昨日在印尼舉行的亞青羽球錦標賽中,驚傳大陸天才小將張志傑,突然昏倒,以致猝死,最終不治。真是令家屬何以堪,又令眾多球迷何以接受?最重要的是,這樣還是是否可以預防呢?

    筆者擔任國際大型運動協會的醫療委員多年,如世界足總FIFA,世界大學運動總會FISU等。往事歷歷在目,深感這樣憾事之預防,並非不可行,但是卻需要由上而下,由裏至外,整個系統性的良好運作才可以。

    以醫療委員的職責而言,就是在比賽前確定主辦單位的醫療工作準備是否完全。其中包括,當地政府之配合程度,是否有負責單位和負責個人。是否可以順暢的溝通,單位間是否可以協調。比賽責任醫院的確定,值班人員是否具備,設備是否恰當,運作是否正常,急救之動線是否即時且有效,更重要的是醫療人員是否合格。而賽場的準備工作包括,葯檢場地及人員是否準備妥當,葯檢檢體的運送是否可以即時,而且是24小時運作。

    場地內的急救設備和急救人員是否足夠,是否可以和後送醫院隨時保持暢通的聯繫,場地內的急救設備和藥物是否足夠且運作良好。場地內的急救設備和設施是否足以支援運動員和觀眾,以及相關隊職員之緊急需求。往往被忽略的是志工人員的存在,因為志工人員需求量甚大而且必須經過訓練,否則來往會出現措手不及的狀態。

    醫療委員和裁判協會往往必須在比賽前有良好的溝通,因為醫療委員在比賽中是配角,不是主角。裁判很難接受醫療人員干擾比賽之進行。尤其是在有電視轉播的時候,這種情況更為明顯。


    運動名醫葉文凌教授。陳國偉攝



    所以大型賽事的醫療委員,往往必須在比賽前數天,乃至一個禮拜至兩個禮拜前就到達比賽場地。而更大型的賽事,往往必須在比賽前一兩年就不停的穿梭於各個單位之間協調和溝通。

    以台北世界大學運動會為例,在比賽前兩年即和台北市政府建立溝通管道,並早早予以建設時程表。後面及根據時程表追蹤。各醫院和賽場之配合,也是早早開始。中間的會議真是不知幾百場。牽涉的人員也真是不知幾百人,即便如此,比賽中仍是大小狀況不斷,罵聲不停。

    此次在印尼的賽事當中,可以明顯看出選手是因為突發性的心律不整而造成猝死。這種狀況最重要的就是,時間、時間、時間。因為心跳一旦停止2分鐘以上,對人的傷害就已經是永久的。比賽現場人員反應遲鈍。也沒看到使用AED,現場駐場醫生,也沒有在第一時間衝上去檢查,反而只是呼嘯救護車救護人員,這也是一種不及格的現場處置和比賽準備,而這種不及格的準備卻使一個世界一流的選手灰飛煙滅,真是令人遺憾,現場的醫療委員應該覺得十分慚愧。因為他才是真正應該負最大責任的人,並不是其他的人。因為只要系統運作良好,突發性心律不整,絕對可以立刻得到良好的治療。在畫面上的慘狀根本不該發生。

    往事已矣!我們希望這樣的情況不會發生在台灣,衷心的希望體育部的成立,可以建立完善的體育醫療系統,和完善的法律規範,以免成為國際的笑柄。(作者為台灣運動醫學會前理事長葉文凌 教授)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