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29 13:02
健保署今(3/29)早在圓山花博公園舉辦全民健保30周年慶祝曁健走活動,總統賴清德致詞時提到近年出現的「醫護荒」,他表示,今年聯考牙醫錄取分數已經高於醫師,醫師第一志願,內、外、婦、兒招不到人,因為現在都是「不同工同酬」,未來必須考慮「不同工也要不同酬」,否則做不同事情卻領一樣的給付,一些比較辛苦的科就會比較多人走。
2025-03-28 14:40
隨著全球高齡化進程加速,慢性病的預防與照護已成為各國的首要課題。健保署長石崇良今(28)日透露,最快於5月推出個人醫療風險分級系統,透過紅、黃、綠燈三種顏色,告訴患者不同罹患疾病的風險預測,第一階段將鎖定糖尿病的併發症,並預計在今年下半年推出衛教AI助理,根據個人風險預測結果,提供量身訂做的衛教資料。
2025-03-25 09:55
美國發生一起縝密駭人的閨密殺人案,女子凱西(Kacee Lyn Terry)歷經5年抗癌,去年(2024)8月病逝,不過,驗屍結果卻發現根本沒有找到致命癌細胞,而且她沒有糖尿病,但體內有過量胰島素和鎮定劑,引人竇疑,經警方抽絲剝繭調查,才發現凱西的好友梅根(Meggan Randall Sundwall)為了詐領凱西高達美金150萬(約台幣5千萬)保險金,早已密謀多年。
2025-03-24 11:24
交通部前部長郭瑤琪因主動脈剝離緊急送新光醫院急診並緊急開刀,目前在加護病房觀察中,病情不樂觀。輔大醫院院長黃瑞仁曾在衛福部國健署新聞稿上指出,主動脈剝離9成都是高血壓引起,並提醒如果出現胸悶、胸痛、心悸、呼吸困難、噁心、冒冷汗、頭暈或暈厥等症狀,另更年期女性可能出現氣喘、背痛等非典型症狀,很有可能是心臟病急性發作。
2025-03-16 07:00
一名8旬老翁日前因腹部近鼠蹊部位鼓起一大包,劇痛難耐前往就醫,醫師判斷是疝氣,原想徒手復位,但發現患部「腫到無法一手掌握」,經影像檢查發現他竟罹罕見「雙疝氣」,其中部分小腸與大量網膜組織被嵌頓,形成兩個大小不一的疝氣囊,為避免腸道壞死,緊急開刀後才解決長期「頂著一大包走路」的困擾。
2025-03-11 10:01
台北市立動物園去年11月才從新加坡迎來一隻侏儒河馬Thabo,想不到才短短4個月,昨日(10日)清晨牠就因傷口感染、營養不良、氣候適應不佳等因素離世,讓園方、粉絲都相當難過。
2025-03-10 11:12
衛福部國健署於去年規劃推出「醫療性凍卵、凍精」補助計畫,為了保障癌症患者保留生育機會,並已將此計畫送交行政院審核,預計補助女性乳癌凍卵、男性血癌凍精。國健署婦幼健康組長林宇旋表示,目前仍在補充相關資料,並研擬補助的詳細範圍,強調計畫正式啟動前必須經過嚴格審查程序,目前無上路時程表。
2025-03-07 19:46
發生車禍後若輕忽傷勢,可能會導致嚴重後果!一名30歲男子出車禍後未立即就醫,僅感覺下腹部腫脹,未察覺異常,直到10小時後出現不適才前往急診。醫師檢查後驚見男子的肚皮裂開,一段腸子竟已爆出體外,且因為長時間未處理,部分腸道組織已壞死,最終不得不切除40公分腸子。術後男子甚至出現癲癇發作,所幸調整作息後才逐漸恢復。
2025-03-04 12:13
3月13日即將登場的「世界腎臟日」,健保署長石崇良今(4)日表示,過去台灣被譽為「腎臟王國」,而如今洗腎人口逐漸下降。他指出,腎臟疾病初期往往沒有明顯症狀,因此及早發現並進行干預至關重要。今年健康檢查的年齡下修至30歲,若能及早發現腎功能問題並控制體重、血糖、血壓等,可將進入洗腎階段的時間至少延後10年。
2025-03-03 13:33
根據台灣糖尿病年鑒統計,目前台灣糖尿病患者已超過220萬人。國際糖尿病聯盟預測,到2030年台灣患者人數將直進300萬關卡。並且,目前仍有近5成患者未達到糖化血色素 (HbA1c) 小於7% 的控制目標。大家通常認為糖尿病得一直吃藥,不過,減重醫師蕭捷健就扭轉此一觀念,他分享最新研究數據:「若體重降低15%,86% 的患者成功逆轉糖尿病。」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