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8 18:02
近日有醫師投書於《刺胳針》期刊,誤將林口長庚醫院研究中「重症病人中Omicron病毒株佔比58.2%」誤引為「死亡率」,引起醫界議論,投書醫師事後已坦承引用錯誤數據。對此,長庚醫院今(27)日發出新聞稿,鄭重澄清並強調該數據為Omicron病毒株分布比例,並非死亡率。
2025-04-28 13:19
在生死交界的一瞬間,醫療團隊的應變能力決定了生命的延續與否。突發性心跳停止是全球常見的重大急症,台灣每年約有2萬1000至2萬2000人因此倒下,存活率極低。2000年時,即使搶救成功,最終能清醒出院的病人僅有1.2%。台大醫院看見這項挑戰,成立復甦科學中心,整合急診、重症與康復照護資源,透過高品質的復甦後照護與溫控治療等介入,讓存活出院率提升至36%,其中近24%的病人神經功能恢復良好。
2025-04-17 10:43
加護病房(ICU)護理師林婷近日在臉書分享,一名多重器官衰竭的長者,在意識開始薄弱之時,因為插管無法說話,透過紙筆與家人表達想法,用盡全力寫了一個英文單字,讓全家一看都哭了。
2025-04-07 10:47
癌症患者在接受藥物治療時,尤其是使用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常會面臨副作用問題。據臨床發現,約五成的患者會出現皮膚副作用,死亡率甚至高達四成,這使得許多病患因此不敢再持續使用藥物。長庚醫院的研究團隊最近找到了這些副作用的原因,並提出了解決方案。研究團隊指出,研究發現使用抗腫瘤壞死因子(TNF拮抗劑)生物製劑能有效控制病情。
2025-04-03 20:21
ICU醫師陳志金今(4/3)在臉書分享,當年他還是菜鳥時經歷的急救過程,一名老伯伯多重器官衰竭,隨時都可能離開,且當時已CPR超過30分鐘,肋骨斷了、到處在流血,不料照顧他的看護堅持繼續急救,還嗆聲「不再繼續壓,我就告你們」。他說,這故事的背後原因讓人鼻酸又諷刺,但這樣的事件,還是非常的少,「不會澆熄我們的熱情的,我還是相信人性本善。不過,只要一件,就會永遠記得。」
2025-03-25 15:16
疾管署今(25)日公布國內今年第2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死亡病例,為北部未滿1個月新生男嬰,2月中旬因有呼吸窘迫情形收住兒童加護病房,3月中旬陸續出現血氧低、心搏過緩、肝炎、血小板下降等敗血症徵候,3月17日不幸死亡;經檢驗審查確認為伊科病毒11型感染併發重症。
2025-03-17 11:49
因為暴打民進黨前立委高嘉瑜判刑入獄的林秉樞,在台北看守所服刑期間,傳出身患重病戒護就醫,甚至還一度裝上葉克膜維持生命,台北看守所依相關規定及參酌專業醫囑及評估其健康狀況後,為了讓他能夠接受妥適醫療照顧,已於今年2月21日准他辦理保外就醫。
2025-02-27 14:01
疾管署今(2/27)公布國內今年首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死亡病例,為北部出生未滿1個月新生兒,2月16日因有輕度呼吸急促及活動力降低情形,收住新生兒病房,2月19日出現發燒、呼吸困難及發紺症狀,於2月20日轉入新生兒加護病房,2月23日因多重器官衰竭及新生兒敗血症死亡;經檢驗審查確認為伊科病毒11型感染併發重症。
2025-02-25 15:24
流感疫情仍在流行期,根據疾管署最新統計,上週新增83例流感併發重症病例、23例死亡個案,其中以H1N1為主要病毒株。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指出,預計在3月中下旬脫離流行期;上周中部1名已接種疫苗的未滿2歲多女童,住院4天後仍因感染流感併發腦炎、敗血性休克、多重器官衰竭致死,該為本流感季最小死亡個案。
2025-02-23 17:17
宜蘭傳出虐狗事件。一名許姓男子到女友家留宿,半夜突然聞到刺鼻藥水味,起床驚見飼養的8歲法國鬥牛犬「豆豆」,躺在地上吐血塊、拉血水,旁邊剩下半瓶除蟲用的農藥,連夜送醫,所幸救回一命。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